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mainsite_psd_guogong08_5
mainsite_psd_guogong08_5

1925年3月12日9時30分,孫中山在北京逝世,終年59歲。

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推翻以賄選而當上大總統的曹錕,旋與段祺瑞、張作霖共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此時,孫中山因長年為革命奔波,旱已積勞成疾,但為國家前途仍毅然北上,於同年12月抵京。1925年1月孫中山病發,確診為肝癌,在協和醫院接受手術,後又接受中醫治療。3月11日,他自知不起,臨終時由夫人宋慶齡扶腕,在汪精衛所代筆的《總理遺囑》、《致蘇聯遺書》及親筆書寫的《家事遺書》上簽下名字。次日辭世,3月19日靈柩移中央公園社稷壇。3月24日至月底,前往致祭者達768,900人。4月2日出殯,靈柩暫放西山碧雲寺石塔。參加送靈到西直門的民眾達30萬人,步行送至西山的約2萬人。1929年5月26日,孫中山靈柩由碧雲寺移到南京。同年6月1日,安葬在紫金山。

孫中山為重要歷史人物,當如何評價?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guogong08_1
mainsite_psd_guogong08_1

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旋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孫中山決定抱病北上。11月10日發表《北上宣言》,宣佈要打倒軍閥和帝國主義,廢除不平等條約。11月13日,孫中山自廣州出發,至香港轉乘春陽丸輪北上。左圖:《北上宣言》的部分手稿;右圖:孫中山夫婦在春陽丸輪上留影。

mainsite_psd_guogong08_2
mainsite_psd_guogong08_2

                   1924年12月4日,孫中山乘船抵達天津,這是當日在天津碼頭2萬餘人歡迎孫中山的情景。12月31日,孫中山抵達北京。

ebook

孫中山12月31日抵京後病情惡化,次日到協和醫院就診。1月26日,在協和醫院接受手術。3月11日,他自知不起,臨終時由夫人宋慶齡扶腕,在汪精衛所代筆的《總理遺囑》、《致蘇聯遺書》及親筆書寫的《家事遺書》上簽字。臨終遺言,斷斷續續說出了七個字:「和平……奮鬥……救中國!」

mainsite_psd_guogong08_3
mainsite_psd_guogong08_3

孫中山臨終前簽署《總理遺囑》。

ebook

《總理遺囑》屬政治遺書,全文如下:

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最近主張召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囑!

mainsite_psd_guogong08_4
mainsite_psd_guogong08_4

孫中山臨終前簽署了《致蘇聯遺書》,並親筆書寫《家事遺書》。

ebook

《致蘇聯遺書》屬外交遺書,全文如下: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大聯合中央執行委員會親愛的同志: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症,我的心念此時轉向於你們,轉向於我黨及我國的將來。你們是自由的共和國大聯合之首領。此自由的共和國大聯合,是不朽的列寧遺產與被壓迫民族的世界之真正遺產。帝國主義下的難民,將藉此以保衛其自由,從古代奴役戰爭偏私為基礎之國際制度中謀解放。我遺下的是國民黨。我希望國民黨在完成其由帝國主義制度解放中國及其他被侵略國之歷史的工作中,與你們合力共作。命運使我必須放下我未竟之業移交於彼謹守國民黨主義與教訓而組織我真正同志之人。故我已囑咐國民黨進行民族革命運動之工作,俾中國可免帝國主義加諸中國的半殖民地狀況之羈縛。為達到此項目的起見,我已命國民黨長此繼續與你們提攜。我深信,你們政府也必繼續前此予我國之援助。親愛的同志,當此與你們訣別之際,我願表示我熱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將破曉,斯時蘇聯以良友及盟國而歡迎強盛獨立之中國,兩國在爭取世界被壓迫民族自由之大戰中,攜手並進以取得勝利。


《家事遺書》全文如下:
余因盡瘁國事,不治家產。其所遺之書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慶齡,以為紀念。余之兒女,已長成,能自立,望各自愛,以繼余志。此囑!

mainsite_psd_guogong08_5
mainsite_psd_guogong08_5

                                 1925年3月12日9時30分,孫中山在北京與世長辭,終年59歲。

mainsite_psd_guogong08_6
mainsite_psd_guogong08_6

孫中山逝世,深受國內外關注,上圖左起: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上海執行部為孫中山逝世發出訃告、北京《順天時報》號外報道孫中山逝世消息、蘇聯《真理報》報道孫中山逝世消息。

mainsite_psd_guogong08_7
mainsite_psd_guogong08_7

              孫中山逝世後,靈堂設在北京中央公園社稷壇。靈堂對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是孫中山勉勵同志努力完成革命之遺囑。

mainsite_psd_guogong08_8
mainsite_psd_guogong08_8

                              孫中山逝世後,數十萬北京群眾前往弔唁。1925年4月2日,孫中山出殯,靈柩暫放西山碧雲寺。

mainsite_psd_guogong08_9
mainsite_psd_guogong08_9

孫中山逝世,世界多處都有悼念活動。圖為英國倫敦舉行追悼孫中山大會,站在最近靈堂的是康得黎(James Cantlie)。康得黎是孫中山就讀香港西醫書院時的老師,曾於1896年孫中山倫敦蒙難期間力救其脫險。

mainsite_psd_guogong08_10
mainsite_psd_guogong08_10

左圖:蔣介石站在《總理遺囑》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對聯前;右圖:《嚮導》上發佈了〈中國共產黨為孫中山之死告中國民眾〉。孫中山逝世後,蔣介石勢力漸起,中共發展日速,國共合作面臨嚴峻考驗。

孫中山為重要歷史人物,當如何評價?

孫中山年少即有大志。1892年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本可藉行醫過上優裕安穩的生活,但他棄醫反清,先後組織興中會、中國同盟會,發動了不下十次武裝起義,最終推翻帝制、締造共和。辛亥革命後被推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卻為了顧全大局,讓出大總統之位,功成不居。其後繼續革命,策劃或參與連串救國運動,包括二次革命、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又組織了中華革命黨及中國國民黨。孫中山一生盡瘁國事,不治家產,疊遭危難,始終堅持愛國救民之心,不愧一代偉人。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FOTOE、其他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