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一)孫中山反思革命路向

mainsite_psd_guogong01_10
mainsite_psd_guogong01_10

民初國運坎坷,而辛亥革命及中華民國的締造者孫中山,在思想乃至行動上也經歷了艱難歷程。然而,孫中山並未因挫折而灰心,仍不屈不撓地潛心於探索革命道路和研究革命理論。他在1917至1920年先後完成了《民權初步》、《孫文學說》、《實業計劃》,後來這三本著作合訂成《建國方略》。在《建國方略》中,孫中山描畫出如何將中國建設成一個政治修明、人民安樂之國家。除了著述,孫中山還不斷身體力行地推動革命。他在1919年將中華革命黨改組成中國國民黨,1920年返回廣州,1921年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與北京的北洋政府抗衡,但廣州政府的實權操於廣東軍閥陳炯明之手。1922年陳炯明兵變,將孫中山逐出廣州。一再受挫之下,孫中山認識到南北軍閥皆一丘之貉,革命不能依靠軍閥。孫中山認為,革命理想固然重要,但首先要有一個紀律嚴明、組織性強的政黨,有一支革命的軍隊,以及廣大民眾的支持。他極力反對「革命軍起,革命黨消」的理論,提出「黨之基礎何在?在於軍隊」,「建國方法有二,一曰軍隊之力量,二曰主義之力量」,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孫中山亦知道必須參考外國革命的經驗,遂注意到1917年俄國革命的成功模式。

孫中山為何認為南北軍閥皆一丘之貉,力主革命黨要擁有自己的軍隊?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guogong01_1
mainsite_psd_guogong01_1

                              上海孫中山故居今貌。1918年,孫中山帶同夫人宋慶齡入住於此,並在這裏潛心探索革命路向和研究革命理論。

mainsite_psd_guogong01_2
mainsite_psd_guogong01_2

孫中山在1917至1920年先後完成了《民權初步》、《孫文學說》、《實業計劃》。左圖:孫中山給妻子宋慶齡的《孫文學說》送閱本;右圖:孫中山與宋慶齡的結婚照,孫宋在1915年結婚。1922年陳炯明兵變,宋慶齡在逃亡過程中不幸流產,此後終身未再有孕。

mainsite_psd_guogong01_3
mainsite_psd_guogong01_3

《孫文學說》的序言,當中「以我五千年文明優秀之民族,應世界之潮流而建設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樂之國家,為民所有、為民所治、為民所享者也」,盡顯孫中山的理想。

mainsite_psd_guogong01_4
mainsite_psd_guogong01_4

                                《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圖》是近代地圖專家屠思聰,根據孫中山的著述而繪製的全國經濟建設規劃地圖。

mainsite_psd_guogong01_5
mainsite_psd_guogong01_5

在著述的同時,孫中山繼續推動革命,1919年將中華革命黨改組成中國國民黨,1920年返回廣州。1921年5月5日,孫中山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上圖為當日的就職典禮合影),形成廣州和北京兩個政府並立的局面。

mainsite_psd_guogong01_6
mainsite_psd_guogong01_6

在廣州政府中,不乏孫中山的堅定支持者,許崇智為其中之一。圖為許崇智及孫中山贈許崇智的條幅。

ebook

許崇智曾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06年加入同盟會,投身反清革命。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1914年加入以孫中山為首的中華革命黨,1915年參加反對袁世凱的護國戰爭,1917年支持孫中山的護法運動。1921至1922年孫中山在廣州任非常大總統期間,全力支持孫中山武力統一全國的方針。1922年陳炯明兵變,許崇智於次年討伐陳炯明。1925年奉孫中山之命繼續討伐陳炯明,擊敗陳軍主力。1939年移居香港,1941年日軍攻佔香港後遭拘禁。日軍迫令許崇智支持日本傀儡汪精衛政權,但他寧死不從,後偷渡至澳門。1965年病逝於香港。

mainsite_psd_guogong01_7
mainsite_psd_guogong01_7

以孫中山為首的廣州政府,實權由手握兵權的陳炯明掌握。陳炯明主張聯省自治,反對孫中山的北伐統一。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在廣州起兵驅逐孫中山。左圖:陳炯明;右圖:1922年9月18日,孫中山在上海發表《致同志書》,細述陳炯明叛變經過。

mainsite_psd_guogong01_8
mainsite_psd_guogong01_8

                                 1922年6月陳炯明兵變期間,孫中山逃離總統府,登上永豐艦(見圖)。永豐艦後來改名中山艦。

mainsite_psd_guogong01_9
mainsite_psd_guogong01_9

陳炯明兵變期間,蔣介石登上永豐艦跟從孫中山,並指揮海軍沿河反撃陳軍,助孫中山脫險。事後蔣介石撰《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孫中山親為作序,讚蔣「日侍余側,而籌策多中,樂與余及海軍將士共死生」。蔣介石自此得孫中山信任和重用。

mainsite_psd_guogong01_10
mainsite_psd_guogong01_10

廣州中山紀念堂今貌。這裏原址曾是孫中山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時的總統府,1922年陳炯明兵變時遭炸毀,現址建築是1929至1931年間重建。辛亥革命後,孫中山歷經諸多挫折,一直在反思革命路向。陳炯明兵變,更令孫中山決心成立一個紀律嚴明兼組織性強的革命黨、建立一支強大的革命軍,以及爭取更多群眾支持。1917年的俄國革命模式,遂得孫中山注意。

孫中山為何認為南、北軍閥皆一丘之貉,力主革命黨要擁有自己的軍隊?

孫中山自來對革命武裝重要性並非全無認識。辛亥革命前,他曾策劃及領導了不下十次反清武裝起義,武昌起義本身亦由新軍中的革命同志所發動。民國成立後,革命派因軍事實力不足,被迫讓位給袁世凱,其後二次革命亦失敗,幸而護國軍起令袁世凱敗亡,但北洋軍閥還是倒行逆施,於是護法之役又起。初孫中山南下廣州,被推為護法軍政府的大元帥,但西南軍閥本來就不是真心護法,一旦自己地盤和實力得到鞏固,就與北洋軍閥勾結,反過來破壞護法運動。他們在未經孫中山同意下,違令自行議和及實行南北停戰。後來又極力排斥孫中山,另組「中華民國護法各省聯合會」,成為新的權力中心,孫中山在廣州軍政府內缺乏實質軍事力量支持,甚至到了「令不能出士敏土廠(大元帥府)」的情形。及至1918年初,滇系軍閥更以川、滇、黔、鄂、豫、陝、湘、閩八省聯軍總司令自命。同年5月4日,孫中山憤而向非常國會提出辭職,通電揭露西南軍閥破壞護法的真面目,並向國民沉痛宣告:「吾國之大患,莫大於武人之爭雄,南與北如一丘之貉。」護法戰爭後來也不了了之。1921年,粵軍領袖陳炯明支持孫中山在廣州成立政府,孫中山出任非常大總統,但1922年陳炯明發動兵變,令孫中山的革命進程再遭重挫。連串挫折下,孫中山進一步認清,革命黨不能再依靠軍閥,必須建立自身的軍隊。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FOT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