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三)清帝遜位及中國帝制結束

mainsite_psd_minguo03_6
mainsite_psd_minguo03_6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全國大部分地方迅即響應,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正式成立。其時清朝雖大勢已去,但未放棄統治,清帝仍然在位,共和與帝制兩者並存了一段短暫時間。當時手握清廷軍政大權的袁世凱,在得到孫中山及革命黨人承諾讓出臨時大總統之位後,一面宣稱贊成共和,一面加緊迫使清帝退位。1月26日,在袁世凱授意下,段祺瑞率北洋將領兩度致電清朝皇室,即《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與《乞共和第二電》,要求「明降諭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2月3日,隆裕太后授予袁世凱全權,與南京臨時政府商定清帝退位條件。2月6日,南京參議院通過《清室優待條件》,內容包括撥款供奉、暫居宮禁、奉祀陵廟、派兵保護等。1912年2月12日,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接受《清室優待條件》,發佈《退位詔書》,宣告宣統帝退位。自此,統治中國268年的大清帝國正式終結,由中華民國取代,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帝制也宣告滅亡。

清宣統帝正式退位在1912年2月12日,為何清朝起訖標示多作1644至1911年?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minguo03_1
mainsite_psd_minguo03_1

上圖分別是3歲及6歲時的愛新覺羅‧溥儀。溥儀在1908年登位時只有3歲,年號宣統。1911年10月10日爆發辛亥革命,年僅6歲的宣統帝根本無力應對。

mainsite_psd_minguo03_2
mainsite_psd_minguo03_2

武昌起義後,清朝起用袁世凱鎮壓革命。革命黨一方面抗擊清軍,一方面策劃刺殺包括袁世凱在內的清朝官員。1912年1月16日,袁世凱遭革命黨人投擲炸彈,數人死傷。圖為巡警捕獲擲炸彈者,以囊蒙其首並用人力車押解。袁世凱雖然無恙,但此次行刺已震驚清廷。

mainsite_psd_minguo03_3
mainsite_psd_minguo03_3

左圖:身穿清朝官服的段祺瑞;右圖:1890年,留學德國的段祺瑞(右一)在學習炮撃。段祺瑞助袁世凱創辦北洋軍,與馮國璋、王士珍合稱「北洋三傑」。1912年1月26日,袁世凱授意段祺瑞率北洋將領兩度致電清室,要求「立定共和政體」。

mainsite_psd_minguo03_4
mainsite_psd_minguo03_4

革命黨繼續向清廷施壓。1912年1月26日,清朝重臣良弼(左圖)遭革命黨人彭家珍(右圖)以自殺式炸彈行刺。彭家珍當場身亡,良弼不久傷重而死。良弼是清朝貴族,官至旗軍副都統,反對南北議和,堅持清帝統治,其死大大震撼清廷。

mainsite_psd_minguo03_5
mainsite_psd_minguo03_5

《清室優待條件》。袁世凱急欲當臨時大總統,革命黨急欲結束清朝統治,遂同意向清廷開出優待條例,以促使清帝退位。在巨大壓力之下,清廷知大勢已去,考慮到皇室人員安全,自動退位是唯一出路。

ebook

清帝辭位後之主要優待條件如下:

(1)清帝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以待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2)清帝每年用銀四百萬兩由民國政府撥用。

(3)清帝暫居宮禁,之後遷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

(4)清帝宗廟陵寢永遠奉祀,民國政府酌設立衛兵,妥慎保護。

(5)德宗陵寢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實用經費,皆由中華民國支出。

(6)以前宮內所有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以後不得再招閹人。

(7)清帝原有之私產由中華民國特別保護。

(8)原有之禁軍歸中華民國陸軍部編制,額數、俸餉仍如其舊。

mainsite_psd_minguo03_6
mainsite_psd_minguo03_6

左圖:隆裕太后;右圖:隆裕太后簽署《退位詔書》,溥儀坐在御座上。1912年2月12日, 清朝宣統三年辛亥十二月二十五日,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接受《清室優待條件》,發佈《退位詔書》,宣統帝正式退位。

mainsite_psd_minguo03_7
mainsite_psd_minguo03_7

                 溥儀《退位詔書》,現存於北京的首都博物館。

mainsite_psd_minguo03_8_v3
mainsite_psd_minguo03_8_v3

左圖:1912年2月12日,北京市民觀看清帝溥儀《退位詔書》;右圖:1912年2月14日,《時報》號外刊出清帝退位的消息。

mainsite_psd_minguo03_9
mainsite_psd_minguo03_9

                             天安門搭起牌樓慶祝清帝退位。隨着清帝遜位,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也一併結束。

mainsite_psd_minguo03_10
mainsite_psd_minguo03_10

                                                 1920年代初,退位後的溥儀在北京紫禁城御花園內留影。

ebook

在優待條件下,溥儀及其家人在民國成立後仍居紫禁城內,至1924年才因北京政局劇變而被迫離開紫禁城。至於其他愛新覺羅氏貴族,人身安全亦得到保障。愛新覺羅氏貴族大多重視子女教育,他們的後人,很多都學有所成,在學術、藝術等文化層面上,成就尤為出色。

清宣統帝正式退位在1912年2月12日,為何清朝起訖標示多作1644至1911年?

中國歷史朝代起訖年代的標示,通常依照史家的習慣計法,如西漢高祖劉邦在前202年戰勝項羽後才登上帝位,但西漢的標示卻自他被封為漢王起而計作前206至公元8年。不過是否入主中原或實際統治全國,較常成為重要的標準:元朝成立於1271年,但元代常作1279(南宋滅亡)至1368年(退回漠北);清朝前身為1616年建立於關外的後金,改金為清也在1636年,但一般卻自入關的1644年計算至辛亥革命發生的1911年;中華民國於1949年後仍在台灣保留其號,但很多時被標示為1912年至國民政府退出大陸的1949年。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FOTOE、其他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