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一)中華民國成立與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

mainsite_psd_minguo01_8
mainsite_psd_minguo01_8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後兩個月內,全國已有十多個省份擺脫清朝控制。儘管當時清帝尚未退位,其統治已名存實亡。12月2日,革命軍攻克南京。12月29日,由十七省代表參加的會議在南京舉行,推選剛由國外回到上海的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上午,孫中山離開上海,下午5時許抵達南京。當晚11時正,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開始,孫中山宣誓就職,正式宣佈以「中華民國」為國號,採用民國紀年(以是年為民國元年),月、日、置閏則同公曆。旋即又以黎元洪為南京臨時政府副總統,並通過孫中山提出的內閣人選,以及由各地選派參議員組成臨時參議院作為立法機關。在當日發佈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第一號公告中,孫中山提出要「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以達革命宗旨,完國民之志願」。從此中國結束帝制,進入共和新紀元。

中華民國成立之初,除頒佈共和外,還有哪些新的舉措?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minguo01_1
mainsite_psd_minguo01_1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其後全國多處響應,史稱辛亥革命。孫中山在起義成功後,從海外回國。圖為1911年12月21日孫中山途經香港時在船上與歡迎者留影。12月25日,孫中山抵達上海。

mainsite_psd_minguo01_2
mainsite_psd_minguo01_2

                                          1911年12月29日,十七省代表在南京召開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選出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mainsite_psd_minguo01_3
mainsite_psd_minguo01_3

                              1912年1月1日,上海各界人士在火車站歡送孫中山(照片中間右方)赴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mainsite_psd_minguo01_4
mainsite_psd_minguo01_4

1912年1月1日晚上,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在南京總統府舉行,中華民國正式誕生。左圖: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官方肖像;右圖:孫中山(右)與副總統黎元洪合照。

mainsite_psd_minguo01_5
mainsite_psd_minguo01_5

左圖:孫中山的大總統誓詞;右圖:就職宣誓後,孫中山發佈《中華民國大總統孫文宣言書》,提出民族、領土、軍政、內治、財政等政務方針。

mainsite_psd_minguo01_6
mainsite_psd_minguo01_6

1912年1月10日,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通過專門決議,以五族共和旗(旗上有紅、黃、藍、白、黑五色,簡稱五色旗)為國旗,原辛亥革命時湖北軍政府旗幟的十八星旗(右圖)則定為陸軍旗。

mainsite_psd_minguo01_7
mainsite_psd_minguo01_7

                 孫中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亦隨之成立。圖為1912年2月5日,孫中山與臨時政府內閣成員合影。

mainsite_psd_minguo01_8
mainsite_psd_minguo01_8

           1912年1月28日,臨時參議院在南京成立。圖為孫中山與總統府人員及參議員在臨時參議院正門前合影,前排左四是黃興、左五是孫中山。

mainsite_psd_minguo01_9
mainsite_psd_minguo01_9

1912年3月11日,具憲法地位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正式公佈實施。

mainsite_psd_minguo01_10
mainsite_psd_minguo01_10

左圖:一幅標注「中華民國元年」的月曆;右圖:1911年12月31日,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的前一天,南京軍警開始在街頭剪除路人的髮辮。除了政治上由帝制走向共和外,採用公曆月日、剪髮辮等,都標誌着新生民國力求革新社會風俗文化。

中華民國成立之初,除頒佈共和外,還有哪些新的舉措?

民國創建伊始,孫中山等就學習美國政制,建立議院、頒行約法。另又採取各種措施鏟除惡俗,如剪髮辮、廢纏足、改服飾(包括設計中山裝)、禁酷刑、廢跪拜、重人權等。此外,孫中山還準備推行三民主義,實施五族共和、平均地權等,可惜他很快失去權力,後又受列強、軍閥阻擾,未能盡展平生抱負。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FOTOE、其他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