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姓埋名廿餘載的「核司令」

在新中國建國初期,有許多回國參與國家建設的功勛科學家,被稱為「核司令」的程開甲就是其中之一。他放棄了在英國的生活與工作,回到中國,在艱苦的環境中參與絕密的「兩彈一星」工程,直到老年仍對科學研究念茲在茲。

1949年4月的一天晚上,身在蘇格蘭的一位中國年輕人注意到一條新聞:

英國戰艦「紫石英」號(HMS Amethyst)以幫助英國僑民撤退為由擅自駛入解放軍的防區,解放軍向其開火,最終「紫石英」號被迫逃出長江。

這個年輕人看得心潮澎湃,心裡第一次有了「出了口氣」的感覺,連走在街上腰板都挺直了。他開始向國內的家人和朋友寫信,詢問國內的狀況,朋友們也告訴他國家有希望了。

年輕人此時31歲,已經在英國獲得博士學位,有很好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在英國的老師和同學都勸他留下來。但年輕人還是決定啟程回國。他相信這個百廢待興的國家更需要他。

這個年輕人就是後來成為國家「兩彈一星」工程功勛的「核司令」程開甲。

f5chengkaijia-1

童年頑劣

程開甲出生在江蘇吳江的一個商人家庭。祖父程敬齋雖然以經商致富,但他仍然懷着傳統士人的觀念,希望兒孫走科舉的道路。可唯一的兒子偏偏不爭氣,他便把希望寄託在孫子身上。他給孫子早早取好了名字:「開甲」,意思是在考場上獨佔鰲頭。

但程敬齋很遺憾。他去世前,一連等來了六個孫女也沒等到一個孫子。最終在他病逝的第二天,孫媳婦才臨盆生下了一個男孩,可算領走了「開甲」這個名字。

程開甲7歲喪父,9歲母親也離家出走。沒人管教的他,一心貪玩,甚至在小學二年級留級兩次連讀了三年。之後他還變本加厲,拿着家裡的錢到上海瘋玩,最後被家人抓回來,痛打了一頓。

從那以後,程開甲開始用心讀書,並入讀了著名的嘉興秀州中學。在這裡,他開始在數學上嶄露頭角。初二,他就能夠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後60位,還能夠將1~100平方表倒背如流。後來,在老師的鼓勵和指導下,程開甲考入了浙江大學物理系。

 

顯露鋒芒

當時的浙江大學被英國科學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m)譽為「東方劍橋」,浙大的束星北、王淦昌、陳建功、蘇步青等都是頂尖的大師學者。程開甲有幸能得到他們的指導。

大三,程開甲發表的論文被蘇聯斯米爾諾夫(Vladimir Smirnov)的《高等數學教程》全文引用。

畢業留校任教後,他撰寫的《對自由粒子的狄拉克方程的推導》,讓諾貝爾獎得主狄拉克(Paul Dirac)刮目相看,因為在此之前狄拉克自己也沒能給出證明。這篇文章也由他推薦發表於劍橋大學的《劍橋哲學雜誌》。

1944年,程開甲在論文中提出了一種新介子的存在,可狄拉克卻不以為意。但這篇實驗結論與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這也讓程開甲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

1946年,經李約瑟推薦,程開甲來到英國愛丁堡大學攻讀博士,他的導師就是後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馬克斯·玻恩(Max Born)。在這裡,他結識了一大批物理學大師,包括薛定諤(Erwin Schrödinger)、鮑利(Wolfgang Pauli),他還與奧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成為了師兄弟。

經過兩年學習,程開甲獲得博士學位,並任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但1949年發生的「紫石英」號事件讓他萌生了回國的願望。最終玻恩尊重他的想法,親自為他送行,並囑咐他「多帶點吃的回去」。而他的行李箱裡,除了吃的,全是物理學的資料和書籍。

程開甲在闊別四年後,再次回到了祖國。但此時的中國,早已是另一片天地。

f5chengkaijia-2
英國愛丁堡大學(來源:視覺中國)

 

 

隱姓埋名

當時的中國正學習蘇聯的經驗,優先發展重工業,但科技人才十分匱乏。程開甲在博士期間研究的是超導電性理論,但他根據國家的需要,主動改變研究方向。他研究過內耗熱力學、固體物理學,還參與創建了南京大學核物理教研室和江蘇省原子能研究所。

到了1960年,程開甲迎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由核物理學家錢三強「點將」,程開甲調入核武器研究所任副所長。研製核武器是一項絕密的工作,從此,他在學術界銷聲匿跡二十多年。

在五十年代中期,中國為了保衛國家安全,作出了研製「兩彈一星」(原子彈、氫彈、人造地球衛星)的戰略決策。但在1960年,中蘇關係破裂,蘇聯撤走了所有專家,並拒絕提供任何相關的研究資料,中國被迫靠自己的力量來完成這項工作。

程開甲擔任副所長後,分管材料狀態方程和爆轟物理研究。他主持研究的模型,估算出了原子彈爆炸時爆心的壓力和溫度,為原子彈的總體力學計算提供了依據。

1962年夏,程開甲又被任命為核試驗技術總負責人,進行核試驗準備和技術攻關,這對程開甲而言又是一次研究方向的轉變。與單純的研製原子彈不同,核試驗需要對核武器爆炸做全面統籌,包括選擇試驗場所、安裝試驗裝置;在引爆階段記錄各種信號、收集爆炸樣品以及在試驗過後處理測試的數據,進行總結。而在大氣層、高空、地下甚至水下等不同環境中試驗,工作內容都不相同。

程開甲帶領團隊研製出了1000多台測量、取樣、控制用的儀器,並在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現場拿到了97%的完整且準確的試驗數據。而當年美國、英國、蘇聯的試爆只拿到很少一部分資料,法國則幾乎沒有。

之後,程開甲還主持了氫彈、增強型原子彈、兩彈結合以及地面、空投、地下豎井等30多次各種類型的核試驗。他與團隊利用數次積累的數據,進行了深入的核爆炸理論研究。為了獲取一手數據,他甚至只穿上簡陋的防護服就進入了極其危險的爆心和地下坑道,他淡然地稱這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偏遠的新疆羅布泊,被稱為「死亡之海」,這裡的生活條件異常艱苦。而程開甲甘之如飴,將精力全放在了工作中。助手給他做了一碗荷包蛋麵條,熱了好幾次他都沒吃,直到第二天早上起來,那碗麵條還是原封未動地放在桌上。甚至有一次,程開甲手裡拿着蘋果,咬着就睡着了。

f5chengkaijia-3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f5chengkaijia-4p
荒無人煙的羅布泊被選定為核試驗的最佳場所(來源:視覺中國)

 

學習不止

研究方向在不斷轉變,生活環境幾經遷移,但程開甲對於科學的熱情和執着始終未變。

他曾經非常誠懇地對一位技術員說:「我向你們道歉,上次的討論,你們的意見是對的。」他還非常注重選用和培養青年人才。在他手下出了十位院士和四十多位將軍。

1977年,程開甲被任命為核武器試驗訓練基地副司令員兼核武器研究所所長,所以人們都喊他「核司令」,但他還是更願意人們稱呼他「程教授」。

核子試驗基地首任司令員張蘊鈺將軍就說過:「程開甲是一名純粹的科學家」。

1984年,他離開核試驗基地後,重拾了當年的超導電性研究,出版了兩部專著。他還利用核試驗的輻射場開拓了抗輻射加固技術的研究。

1999年,程開甲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14年,他還榮獲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如今,已近百歲的程開甲早已在家養老。他的家裡放着一塊小黑板,他一直保持着這樣一個習慣,就是在小黑板上演算課題。因為他的頭腦裡仍然沒有停止過思考科學問題。

 

(2018年11月17日,中國核武器研究的開創者之一程開甲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相關視頻:

《物理學家 程開甲》  CCTV科教頻道《大家》2017/7/18

程開甲:丹心報國情 【軍旅人生 20170804】

 

參考資料:

《頑童「開甲」核司令——記核武器實驗專家程開甲》  學習時報 2004/4/16

《他「捨棄」了諾獎,告別了學術,回國苦幹30年當上「核司令」卻仍覺虧欠國家》 搜狐科技 2017/9/12

《「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程開甲院士:為共和國鑄盾》 中國新聞網 2014/1/10

《讓人生無憾》 中國網-科學中國 2014/1/14

上載日期:
2018年11月2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