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姓埋名廿余载的“核司令”

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有许多回国参与国家建设的功勋科学家,被称为“核司令”的程开甲就是其中之一。他放弃了在英国的生活与工作,回到中国,在艰苦的环境中参与绝密的“两弹一星”工程,直到老年仍对科学研究念兹在兹。

1949年4月的一天晚上,身在苏格兰的一位中国年轻人注意到一条新闻:

英国战舰“紫石英”号(HMS Amethyst)以帮助英国侨民撤退为由擅自驶入解放军的防区,解放军向其开火,最终“紫石英”号被迫逃出长江。

这个年轻人看得心潮澎湃,心里第一次有了“出了口气”的感觉,连走在街上腰板都挺直了。他开始向国内的家人和朋友写信,询问国内的状况,朋友们也告诉他国家有希望了。

年轻人此时31岁,已经在英国获得博士学位,有很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在英国的老师和同学都劝他留下来。但年轻人还是决定启程回国。他相信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家更需要他。

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成为国家“两弹一星”工程功勋的“核司令”程开甲。

f5chengkaijia-1

童年顽劣

程开甲出生在江苏吴江的一个商人家庭。祖父程敬斋虽然以经商致富,但他仍然怀着传统士人的观念,希望儿孙走科举的道路。可唯一的儿子偏偏不争气,他便把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他给孙子早早取好了名字:“开甲”,意思是在考场上独占鳌头。

但程敬斋很遗憾。他去世前,一连等来了六个孙女也没等到一个孙子。最终在他病逝的第二天,孙媳妇才临盆生下了一个男孩,可算领走了“开甲”这个名字。

程开甲7岁丧父,9岁母亲也离家出走。没人管教的他,一心贪玩,甚至在小学二年级留级两次连读了三年。之后他还变本加厉,拿着家里的钱到上海疯玩,最后被家人抓回来,痛打了一顿。

从那以后,程开甲开始用心读书,并入读了著名的嘉兴秀州中学。在这里,他开始在数学上崭露头角。初二,他就能够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60位,还能够将1~100平方表倒背如流。后来,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程开甲考入了浙江大学物理系。

 

顯露鋒芒

當時的浙江大學被英國科學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m)譽為「東方劍橋」,浙大的束星北、王淦昌、陳建功、蘇步青等都是頂尖的大師學者。程開甲有幸能得到他們的指導。

大三,程開甲發表的論文被蘇聯斯米爾諾夫(Vladimir Smirnov)的《高等數學教程》全文引用。

畢業留校任教後,他撰寫的《對自由粒子的狄拉克方程的推導》,讓諾貝爾獎得主狄拉克(Paul Dirac)刮目相看,因為在此之前狄拉克自己也沒能給出證明。這篇文章也由他推薦發表於劍橋大學的《劍橋哲學雜誌》。

1944年,程開甲在論文中提出了一種新介子的存在,可狄拉克卻不以為意。但這篇實驗結論與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這也讓程開甲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

1946年,經李約瑟推薦,程開甲來到英國愛丁堡大學攻讀博士,他的導師就是後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馬克斯·玻恩(Max Born)。在這裡,他結識了一大批物理學大師,包括薛定諤(Erwin Schrödinger)、鮑利(Wolfgang Pauli),他還與奧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成為了師兄弟。

經過兩年學習,程開甲獲得博士學位,並任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但1949年發生的「紫石英」號事件讓他萌生了回國的願望。最終玻恩尊重他的想法,親自為他送行,並囑咐他「多帶點吃的回去」。而他的行李箱裡,除了吃的,全是物理學的資料和書籍。

程開甲在闊別四年後,再次回到了祖國。但此時的中國,早已是另一片天地。

f5chengkaijia-2
英国爱丁堡大学(来源:视觉中国)

 

 

隐姓埋名

当时的中国正学习苏联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但科技人才十分匮乏。程开甲在博士期间研究的是超导电性理论,但他根据国家的需要,主动改变研究方向。他研究过内耗热力学、固体物理学,还参与创建了南京大学核物理教研室和江苏省原子能研究所。

到了1960年,程开甲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由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点将”,程开甲调入核武器研究所任副所长。研制核武器是一项绝密的工作,从此,他在学术界销声匿迹二十多年。

在50年代中期,中国为了保卫国家安全,作出了研制“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的战略决策。但在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了所有专家,并拒绝提供任何相关的研究资料,中国被迫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这项工作。

程开甲担任副所长后,分管材料状态方程和爆轰物理研究。他主持研究的模型,估算出了原子弹爆炸时爆心的压力和温度,为原子弹的总体力学计算提供了依据。

1962年夏,程开甲又被任命为核试验技术总负责人,进行核试验准备和技术攻关,这对程开甲而言又是一次研究方向的转变。与单纯的研制原子弹不同,核试验需要对核武器爆炸做全面统筹,包括选择试验场所、安装试验装置;在引爆阶段记录各种信号、收集爆炸样品以及在试验过后处理测试的数据,进行总结。而在大气层、高空、地下甚至水下等不同环境中试验,工作内容都不相同。

程开甲带领团队研制出了1000多台测量、取样、控制用的仪器,并在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现场拿到了97%的完整且准确的试验数据。而当年美国、英国、苏联的试爆只拿到很少一部分资料,法国则几乎没有。

之后,程开甲还主持了氢弹、增强型原子弹、两弹结合以及地面、空投、地下竖井等30多次各种类型的核试验。他与团队利用数次积累的数据,进行了深入的核爆炸理论研究。为了获取一手数据,他甚至只穿上简陋的防护服就进入了极其危险的爆心和地下坑道,他淡然地称这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偏远的新疆罗布泊,被称为“死亡之海”,这里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而程开甲甘之如饴,将精力全放在了工作中。助手给他做了一碗荷包蛋面条,热了好几次他都没吃,直到第二天早上起来,那碗面条还是原封未动地放在桌上。甚至有一次,程开甲手里拿着苹果,咬着就睡着了。

f5chengkaijia-3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f5chengkaijia-4p
荒无人烟的罗布泊被选定为核试验的最佳场所(来源:视觉中国)

 

学习不止

研究方向在不断转变,生活环境几经迁移,但程开甲对于科学的热情和执着始终未变。

他曾经非常诚恳地对一位技术员说:“我向你们道歉,上次的讨论,你们的意见是对的。”他还非常注重选用和培养青年人才。在他手下出了十位院士和四十多位将军。

1977年,程开甲被任命为核武器试验训练基地副司令员兼核武器研究所所长,所以人们都喊他“核司令”,但他还是更愿意人们称呼他“程教授”。

核子试验基地首任司令员张蕴钰将军就说过:“程开甲是一名纯粹的科学家”。

1984年,他离开核试验基地后,重拾了当年的超导电性研究,出版了两部专著。他还利用核试验的辐射场开拓了抗辐射加固技术的研究。

1999年,程开甲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4年,他还荣获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如今,已近百岁的程开甲早已在家养老。他的家里放着一块小黑板,他一直保持着这样一个习惯,就是在小黑板上演算课题。因为他的头脑里仍然没有停止过思考科学问题。

 

(2018年11月17日,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程开甲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相关视频:

《物理学家 程开甲》  CCTV科教频道《大家》2017/7/18

程开甲:丹心报国情 【军旅人生 20170804】


参考资料:

《顽童“开甲”核司令——记核武器实验专家程开甲》  学习时报 2004/4/16

《他“舍弃”了诺奖,告别了学术,回国苦干30年当上“核司令”却仍觉亏欠国家》 搜狐科技 2017/9/12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程开甲院士:为共和国铸盾》 中国新闻网 2014/1/10

《让人生无憾》 中国网-科学中国 2014/1/14

上载日期:
2018年11月2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