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回紇成為了草原的商業大國

1706ph012
今新疆境內絲綢之路的風景
1706ph012

回紇汗國雖然以畜牧業經濟為主,但也十分重視商業發展。他們佔據了東西方陸路交通要道,為商業發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在古時,從中國循陸路前往中亞、西亞和歐洲,均須通過歐亞大草原,回紇汗國佔領的蒙古大草原即其中的要津。據《世界征服者史》 記載,回紇汗國在強盛時,勢力可能達到天山(今新疆中部)以北的楚河流域。公元812年,回紇可汗親率大軍經北庭、龜茲,大破葛邏祿和吐蕃,佔領中亞七河流域、錫爾河以及今費爾干納等地。這些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交通樞紐,大大加強了回紇汗國在東西方商業上的重要性。

bulb

《世界征服者史》

一部有關成吉思汗及其子孫遠征國外的歷史著作。撰者為十三世紀波斯史學家志費尼(Ala-al-Dn‘Aa-Malik Juwain﹐1226—1283年)。

回紇汗國在東西方交通的地位,在公元八世紀中葉後顯得更為重要,因為當時與唐朝交惡的吐蕃十分強盛,相繼佔據隴右(今甘肅西部)、北庭(即北庭都護所在地,今新疆吉木薩爾一帶),控制安西四鎮(指碎葉、于闐、疏勒、龜茲四鎮)以及天山以南地區。這樣,中原便不能通過吐蕃的領土與西域各族聯繫,回紇汗國成為唐朝唯一通往中亞、西亞的陸路通道。由於北庭處於東西交通要衝,回紇為爭奪此地與吐蕃多次激戰。直到公元九世紀初,保義可汗率回紇軍擊敗吐蕃,收復北庭和龜茲,東西交通才再次暢通無阻。

 

粟特商人的到來,加速了回紇汗國商業的發展。粟特人是古代中亞粟特國(位於今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公元前六世紀已存在,中國史籍稱為「康國」)的居民,他們的國家地處東西方交通要道,人民善於經商,主要以經營中國絲綢為主。粟特商人得到回紇汗國統治者的保護,足跡東至中國,西到東羅馬帝國,南至印度,北至漠北。粟特人在回紇汗國的商業活動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僅如此,粟特人還參與回紇汗國議政、出使入貢、和親等重大的政治活動。

 

回紇汗國的居民主要以畜牧業為生。在鄂爾渾河和色楞格河流域之間,水草豐美,是汗國畜牧業最發達的地區。在各種牲畜中,以牛、羊的數量最多,而馬則最受重視,因為馬肉、馬乳可以食用,而且牧民放牧和作戰都離不開馬。回紇汗國所產的回紇馬、同羅馬、拔悉密馬、葛邏祿馬、拔野古馬等都十分有名。此外,回紇汗國的馬匹產量也十分驚人,僅拔悉密部就有馬30萬匹。公元773年,回紇人一次就趕馬1萬匹赴唐朝貿易。白居易在《與回鶻可汗書》中提到回紇人一次給唐朝送來「印納馬」(有各部落馬印的馬)2萬匹,可見回紇產馬的規模之大。由於回紇掌握了東西交通的命脈,對商業發展十分有利。回紇很快便學會經商。他們以馬、牛、羊及各種畜牧業副產品,換取大批中原絲綢、糧食、鐵器、金銀器和茶葉等。這些中原商品除了供回紇汗國本國消費之外,其餘大部分由粟特商人等販賣到中亞、西亞等地,作為仲介角色的回紇人僅徵收商稅,就獲得很可觀的利潤。商業的發展,一方面促進了回紇經濟的發展,同時又改變了回紇人的生活,使回紇民族與中原人民在文化生活等方面逐漸接近。

 

除了畜牧業之外,狩獵在汗國經濟中也佔有一定比重。另外,在鄂爾渾河和色楞格河流域中間一些河谷地帶,還有小部分農業,多種植大麥、小麥和黍等農作物。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1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