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南詔人善於哪種琴棋書畫?

1705ph040
大理南詔風情島上的樂舞雕塑
1705ph040

南詔後期,派遣大批貴族子弟到成都留學。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君臣上下吟詩作賦稱為一時風尚,成就突出。楊奇鯤的《途中》與《巖嵌綠玉》,段義宗的《題大慈寺芍葯》、《題三學院經樓》、《題判官贊衞有所聽歌妓洞雲歌》與《思鄉》,都是具有較高文學水平的佳作,被收入在《全唐詩》中。除詩賦外,南詔文人也長於散文寫作,《南詔德化碑》是其代表之作。

1705ph041
南詔德化碑拓片局部
1705ph041

南詔音樂舞蹈豐富多彩。公元745年,唐玄宗曾賜南詔胡部、龜茲二樂。公元800年,南詔亦獻《天南滇越俗歌》四章於唐,後被改編成《南詔奉聖樂》,參加演出的人數多達百人。南詔還盛演一種驃國樂舞,內容屬於佛教性質,袁滋出使南詔時曾經見過。南詔民間歌舞以「踏歌」、「壺蘆笙」較為普遍,少年子弟也喜歡吹樹葉表達感情。

1705ph042
巍寶山上壁畫踏歌圖
1705ph042

《南詔奉聖樂》是南詔進獻唐朝的大型樂舞。公元800年,異牟尋遣使謁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獻上《天南滇越俗歌》四章。經過改編,韋皋將其改名為《南詔奉聖樂》,進獻朝廷。其樂用正律黃鐘之韻,以宮、徵、角、羽之調,象徵西南歸順、蠻夷向化。樂分龜茲、大鼓、胡部、軍樂四部。演員六十四名,身着南詔民族服裝,邊歌邊舞,先後變出「南詔奉聖樂」字樣,俯伏朝拜,表示南詔歸唐忠誠不二。整個樂舞動用演員多達百人,氣勢宏大,場面壯觀。

1705ph043
雲南民間樂師奏南詔音樂
1705ph043

南詔繪畫留存至今的不多,而以《南詔圖傳》最具代表,被譽為「滇南瑰寶」。《南詔圖傳》又稱《南詔中興畫卷》、《南詔中興國史畫卷》或《南詔中興二年畫卷》。畫卷是以佛教故事為題材,雜糅進南詔歷史的一幅長卷。其內容分為三大部分:一,巍山起因,描繪南詔始祖經營巍山,受觀音教化草創王業的故事;二,祭鐵柱圖,描繪張樂進求祭柱禪位的故事;三,西洱河記,描繪觀音在西洱河顯化的故事。每圖附有題記,說明所繪內容。畫卷場面宏大,人物眾多,構圖精巧,形象生動,為雲南最古的繪畫作品。

1705ph044
《南詔圖傳》(局部)中「祭柱」
1705ph044

南詔雕塑以劍川石窟最受稱道。劍川石窟位於雲南劍川石寶山中,始鑿於南詔時期。石窟分佈在石鐘寺、沙登村、獅子關三個地點,共十七窟,造像一百三十九軀。內容分為兩類:一是佛教題材,如佛、菩薩、觀音、天王、明王、力士、脅侍、羅漢等;一是世俗題材,如南詔王、清平官、醉酒漢、「阿央白」等。其中,「阿央白」為女性生殖器造型,在全國石窟造像中屬於孤例。劍川石窟在中國石窟造像中佔有明顯的地位。除石窟和摩崖造像外,南詔還有許多佛像和其他雕像,以銅製或鎏金的為多,造型則以觀音最為常見。

1705ph045
劍川石窟
1705ph045

南詔時期,城鎮發展極快,城池建築由之興盛,築城技術水平頗高。南詔宮殿建築壯麗宏偉,據稱還採用了無樑結構。南詔後期,為了接待來往賓客,勸豐佑曾在都城內興建一座五華樓,樓呈方形,周長二點五公里,高三十三米,可容納近萬賓客。南詔信奉佛教,在各地興建了許多佛塔。除著名的崇聖寺塔外,位於大理的蛇骨塔,位於昆明的東寺塔、西寺塔,都是著名的佛塔建築。位於雲南大姚文筆峰上的白塔,據稱是南詔時西域番僧所建,形似磬錘,尤其卓爾不群。

1705ph046
雲南大理蛇骨塔
1705ph046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1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