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南詔、唐朝、吐蕃的三角關係

1705ph014
大理龍道關遺址
1705ph014

唐王朝扶持南詔,本想借其牽制吐蕃。南詔勢力坐大以後,唐王朝又頗害怕,企圖對之加以控制。及皮邏閣死,雙方在王位繼承上發生矛盾,加之邊臣驕暴貪殘,終於導致了南詔叛唐。雙方反目以後,唐王朝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戰爭,企圖一舉消滅南詔。南詔則聯合吐蕃軍隊,在西洱河兩敗唐軍。因其均發生在唐天寶(公元742—756年)年間,史稱「天寶戰爭」。戰後,南詔歸順吐蕃,唐王朝則失去了對雲南的控制。

1705ph015
南詔侵唐路線圖
1705ph015

南詔與唐反目之後,公元749年,唐令將軍何履率兵從安南北上,進攻南詔。同時,又命鮮於仲通為劍南節度使,率兵從四川南下。閣邏鳳遣人謝罪請和,鮮於仲通不從,唐軍直逼洱海地區。閣邏鳳轉向吐蕃神川都督求願,獲得支持,詔蕃聯軍在西洱河大敗唐軍。鮮於仲通隻身逃回成都,士卒死者六萬餘人。戰後,南詔正式歸順吐蕃,被封「贊普鍾南國大詔」(意即兄弟之國),不再奉唐正朔。

1705ph013
閣邏鳳
1705ph013
1705ph011
南詔與唐朝天寶戰爭所造成的萬人塚
1705ph011

鮮於兵敗後,唐王朝不甘心失敗,復以劍南留後李宓率兵七萬再犯南詔。公元754年,唐軍進至洱海地區。閣邏鳳實行堅壁清野,閉城不戰。唐軍不服水土,瘟疫蔓延,加之糧食短缺,補給困難,尚未接戰,士卒傷亡已達十之七八。李宓被迫退兵,南詔軍隊趁機追擊,吐蕃軍隊與之側應,在西洱河再次大敗唐軍。李宓投江而死,士卒被俘無數。李宓兵敗之後,唐王朝便再也無力兵臨南詔了。

1705ph016
南詔德化碑拓片局部
1705ph016

閣邏鳳死後,異牟尋繼為詔王,對吐蕃繁重的稅貢、軍役以及遣送人質頗感不滿。唐朝大曆年間聯合吐蕃寇唐慘敗以後,南詔元氣大傷,復又受到吐蕃的怪罪,雙方關係出現裂痕。此時,正值唐王朝改變策略,決定聯絡南詔挾制吐蕃。在其清平官(宰相)鄭回的勸說下,經過唐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的努力,異牟尋決定重新歸唐。公元794年,雙方代表在點蒼山會盟,正式恢復友好關係。點蒼會盟後,南詔大破吐蕃於神川(今雲南麗江塔城),奪其城邑十六座,將吐蕃勢力全部趕出了雲南。

1705ph012
異牟尋頭像
1705ph012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1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