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甚麼是京劇?

30005ph001
沈蓉圃繪《虹霓關》
30005ph001

京劇藝術博大精深,浩瀚無涯。早期稱二黃、皮黃,她是中國戲曲藝術發展的必然結果。她不僅有着深厚的歷史積澱和肥沃的文化土壤,而且有着生動複雜的產生背景和內在藝術的發展邏輯性。2010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0005ph002
《康熙帝南巡圖》中的演戲場景
30005ph002

京劇和其他戲曲一樣,也是由文學、音樂、表演、美術、舞蹈等結合在一起的綜合藝術,而京劇音樂則在所有藝術組成部分中佔重要地位,由唱腔、念白、曲牌、打擊樂四個部分組成。

京劇劇碼具有歷史、連貫和系統性,繼承了崑曲、京腔、徽調、漢調、梆子、秦腔、柳枝腔、羅羅腔等聲腔劇種的大量劇碼,內容豐富,多角度地反映了廣闊複雜的社會人生,宛如一部立體、形象的中國歷史。中國的戲劇藝術源遠流長,其中,元雜劇的輝煌、明清傳奇的鼎盛、以京劇為代表的花部地方戲的五彩繽紛,則分別代表着中國戲劇史上的三個黃金時期。

30005ph004
慈禧太后賞戲班銀單
30005ph004

宋元以降,以詩文為代表的雅文學日漸衰落,而包括小說、戲曲在內的俗文學一天天繁盛起來。公元十六世紀,中國戲曲積澱吸收了宋元南戲和元雜劇的精華,進入輝煌的明清傳奇階段,崑曲脫穎而出。自明隆慶、萬曆至清乾隆、嘉慶年間,崑曲一直執劇壇之牛耳,被譽為「盛世母音」、「國之瑰寶」、「百戲之祖」。京劇與崑曲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人們往往把京劇和崑曲聯繫在一起,稱為「京崑」。崑曲美妙多彩,盡展風流,成為雅部的代表。但是,物壯則老,到十八世紀清乾隆、嘉慶之際,崑曲開始由盛轉衰,頹勢漸顯。到了乾隆後期,北京純粹的崑班已為數不多。就在崑曲雅部由盛轉衰之際,花部地方戲勃然崛起,並逐漸形成氣候。所謂花部,是指清代崑曲雅部之外的各種地方戲,如弋陽腔、秦腔、梆子腔、羅羅、弦索、二黃調等,名目繁多,大多出自明清以來的民歌、小曲,亦稱「俗曲」、「時尚小令」。

30005ph003
北京精忠廟祖師殿壁畫(演戲局部)
30005ph003

明末清初,中國封建社會進入晚期,清廷迎來了社會安定、經濟復蘇的所謂「康乾盛世」。商業興旺帶來城市繁榮,為各種聲腔劇種的交流匯萃提供了場所,為新的聲腔劇種的形成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另外,封建統治者的提倡和促進也是花部興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康熙和乾隆不僅到各地觀賞地方戲,還把地方戲帶進宮中,在客觀上促進了地方戲藝術的提高。雅部的衰微和花部的勃興是戲曲藝術發展史上由古典走向近代的重要轉折,是戲曲藝術發展之必然趨勢,構成及孕育京劇藝術的主要原因,提供了京劇藝術大展宏圖的平台。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9月0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