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古代陸路交通發展概況

周武王時的「周道」和東周各國修築的棧道,顯示了先秦時期的陸上交通已初具規模。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頒佈「車同軌」的法令,建立以馳道為主的全國交通幹線,東至今江蘇和山東的海濱,南到今湖南、湖北之地,西抵今甘肅、青海一帶,北達今河北和山西北部,總里程約8,900公里;又派人繼續修築這條道路,從四川宜賓一直修到今雲南東部的曲靖附近,因路寬僅五尺,故稱為「五尺道」。「五尺道」的開闢,不僅有利於西南地區的開發,而且使雲南各部落與內地的經濟文化,有更加密切的聯繫。

0904ph001
川、陝古棧道中凹槽式棧道遺跡
0904ph001
0904ph002
位於浙江蘭渚山漢馳道遺址
0904ph002

漢代開闢絲綢之路有極為深遠的意義:自西漢到唐代的一千多年中,絲綢之路經中亞、西亞,與東南歐及北非的交通線銜接,構成了與世界其他地區連繫的商道,成為中國與印度、希臘、羅馬以及埃及等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0904ph003
古代絲綢之路
0904ph003

隋唐是中國古代道路發展的極盛時期,唐代都城長安更成為國內、外的交通樞紐。宋元時期,陸路的發展邁向新的階段,城市撤去坊牆,改為街巷制城市的方格網街道,並把坊內街、曲改造成以東、西向為主的巷,以利建造南北向的住宅。巷可直通幹道,交通大為便利。

 

元明時期建成了以北京為中心的驛路交通網,並綜合拓展漢唐以來的陸路交通線,道路系統比隋唐時代更具規模,效率亦更高。繼承元代的基礎,明清政府多次整頓道路系統,把驛路分為官馬大路、大路和小路三個等級,政府得以對全國各行政單位,如省、市、縣、鄉乃至自然村落推行政策,並便利收集稅款,民間百姓也藉着這個龐大的交通網絡,進行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

0904ph004
官馬大路遺址
0904ph004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8月2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