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古代交通

0904ph028
0904ph028

交通是各種運輸和郵電通信的總稱,主要指人和物的轉運輸送,以及語言、文字、符號和圖像等的傳遞。中國道路發展的歷史久遠。從遠古蠻荒時代起,中國的祖先就開路造船。經過歷代的開拓和擴展,中國的道路逐漸完備,並形成了由陸路、水路和海路組成的交通網絡。陸路有馳道、五尺道、棧道、「絲綢之路」以及官馬大路;水路有邗溝、靈渠及京杭大運河;海路則有徐福東渡、海上絲綢之路和鄭和下西洋等的壯舉。           

 

開拓道路的同時,古代的人民根據實際需要,不斷發明並改進已有的交通工具。車輛和船舶的種類愈來愈多,運行速度愈來愈快,負載的重量也愈來愈大。另一方面,人類很早就開始以家養的牛、馬等牲畜馱運物品。車出現後,牛、馬等家畜又被用於挽拉車輛。中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不同,不同地區人民使用的交通工具也有很大的差別,駱駝是西北地方常見的運輸工具;在河汊交錯的江南,舟船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西南地區,以人抬杠的竹製交通工具「滑竿」仍廣為使用。宋代以後,舒適的轎子則日趨普遍。

 

建設交通設施也很受重視。春秋戰國時期,許多國家都在境內險要的地方設置關卡。在沒有建橋的水陸交叉地帶,人們建渡口連接兩岸的道路。秦漢以後,國家多在渡口設立稅關或維持治安的關卡。秦代每十里修建一長亭,每五里修建一短亭,為來往旅客提供休息之所。橋樑是跨越水道和峽谷的主要交通設施,在交通運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交通路線建立後,方便客運和貨運的服務設施也發展起來。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在都城和交通幹線上,都設有廬舍候館等招待所,以接待來往各國的使者和政府人員。此外,道路沿途還出現了私人開設的旅店──私人逆旅。秦漢時期則初步建立了遍佈全國的驛站網路。隋唐時期,水陸驛站建造得豪華壯觀,私人旅店也迅速發展起來。

 

自古以來,郵和驛都合而為一,驛站兼有郵傳的功能。宋代把郵驛正式分開,館驛主要負責接待各級公務人員,而郵遞則專管政府通信事宜。由元至清,交通服務業更加昌盛。交通要道沿線許多市鎮的興起,都與交通服務業關係密切。交通服務收入成為當時不可忽視的經濟力量。

 

古人留下大量有關古代交通情況的文字記錄,為研究古代交通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山海經》反映了遠古的交通狀況;《大唐西域記》則講述唐代中西交通的繁盛;透過《馬可孛羅遊記》,我們得以了解元代交通十分發達;《徐霞客遊記》和《天下水陸路程》則把明代的交通實況重現到我們眼前。這些交通史籍幾乎都是作者足跡的見證,是他們實地考察的結果。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8月2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