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佛教如何在歷朝變變變?

1601ph009
大慈恩寺玄奘三藏院
1601ph009

佛教初傳中國,依附於黃老,當時人們把它看作方術的一種,佛教的精深教理在當時不為人們所理解。這時漢明帝在洛陽修建了白馬寺,供印度來的僧人竺法蘭與迦葉摩騰居住,並且譯出了第一本佛經——《四十二章經》。這時佛教還不為大多數中國人熟知,主要流行於上層社會。

 

魏晉

魏晉時期,所譯佛經比以前增加很多,佛教的義學發展迅速,佛學開始從依附老莊玄學獨立出來,佛道儒三家相互影響和競爭,漢人對於佛教義理已經有了自覺的需要,開始前往西方求佛經。佛教亦開始從貴族府第走向社會,在民間流傳開來。

1601ph010
淨土宗祖庭東林寺
1601ph010

南北朝

南北朝的統治者把佛教看作有助統治和維持社會太平的工具,除了扶持佛教外,還對其加緊控制,建立了佛教的僧官制度。這期間譯經事業非常繁榮,國家組織譯場,翻譯出很多重要的印度佛教經典。由於南北戰亂頻仍,民族矛盾尖銳,加上佛教的急速發展,遂與儒道二家發生衝突。在南朝,佛教與社會的矛盾主要表現為思想文化的爭論,這包括了佛道之間地位的爭論,佛儒之間沙門是否禮敬王者的爭論,神滅與否的爭論。在北朝,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都發動過「滅佛」的活動。

 

隋唐

隋唐時期,佛教的興隆與國家的政治支持密不可分。隋代幾位皇帝對佛教非常尊敬,唐代大多數的統治者也出於政治需要而提倡佛教。在民間,佛教也廣泛流傳。而由中國僧人撰寫的佛教著作更多,促進了佛學的繁榮。這時期,中國佛教真正走向自立。

 

宋遼金元

宋代,禪宗和淨土宗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朝廷對佛教總體上控制了。隨着印刷術的發展,宋代雕刻了第一部雕版漢文大藏經。這時佛教正進一步世俗化,寺院活動更商業化。在理論上,佛學與儒學和道教進一步相互融合,走上了「三教合一」的發展主流。

 

遼代皇室提倡佛教,帝后動輒齋僧。金人治國用儒術,輔助社會用佛教,留給後世的是刻本大藏經《趙城藏》。

 

元代統治者尊奉藏傳佛教,以喇嘛為帝師,特別利用藏傳佛教來穩定西藏和蒙古地區。

1601ph011
華嚴寺塔
1601ph011

明清

明清兩代,佛教進一步衰退。明初統治者從制度上限制佛教的社會地位,將佛寺分為「禪」、「講」、「教」三種。明代政府曾經取消藏傳佛教的特權,但出於政治需要,仍在西北設藏傳佛教的僧官,優禮西藏喇嘛。清代沿襲明制,加強僧官制度,給藏傳佛教領袖很高的待遇,同時又加強了中央的管理權。在藏區和蒙古地區,佛教在經過宗喀巴大師的宗教改革後,有了更大的發展,並且最終形成了「政教合一」的特有的社會制度。

 

近現代

民國時期,佛教仍處於不景氣之中。佛教為了救教,致力於內部的整理及改革。佛教界成立了中華佛教會,試圖重新振興佛教,但成效不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佛教三大派首次真正統一,但是後來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佛教受到不公正的對待。1980年改革開放以後,佛教界開始恢復了正常的宗教活動,寺院得到修復,佛教界人士地位提高,對外交流頻繁。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0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