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佛教如何在历朝变变变?

1601ph009
大慈恩寺玄奘三藏院
1601ph009

佛教初传中国,依附于黄老,当时人们把它看作方术的一种,佛教的精深教理在当时不为人们所理解。这时汉明帝在洛阳修建了白马寺,供印度来的僧人竺法兰与迦叶摩腾居住,并且译出了第一本佛经——《四十二章经》。这时佛教还不为大多数中国人熟知,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魏晋

魏晋时期,所译佛经比以前增加很多,佛教的义学发展迅速,佛学开始从依附老庄玄学独立出来,佛道儒三家相互影响和竞争,汉人对于佛教义理已经有了自觉的需要,开始前往西方求佛经。佛教亦开始从贵族府第走向社会,在民间流传开来。

1601ph010
净土宗祖庭东林寺
1601ph010

南北朝

南北朝的统治者把佛教看作有助统治和维持社会太平的工具,除了扶持佛教外,还对其加紧控制,建立了佛教的僧官制度。这期间译经事业非常繁荣,国家组织译场,翻译出很多重要的印度佛教经典。由于南北战乱频仍,民族矛盾尖锐,加上佛教的急速发展,遂与儒道二家发生冲突。在南朝,佛教与社会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思想文化的争论,这包括了佛道之间地位的争论,佛儒之间沙门是否礼敬王者的争论,神灭与否的争论。在北朝,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都发动过“灭佛”的活动。

 

隋唐

隋唐时期,佛教的兴隆与国家的政治支持密不可分。隋代几位皇帝对佛教非常尊敬,唐代大多数的统治者也出于政治需要而提倡佛教。在民间,佛教也广泛流传。而由中国僧人撰写的佛教著作更多,促进了佛学的繁荣。这时期,中国佛教真正走向自立。

 

宋辽金元

宋代,禅宗和净土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朝廷对佛教总体上控制了。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宋代雕刻了第一部雕版汉文大藏经。这时佛教正进一步世俗化,寺院活动更商业化。在理论上,佛学与儒学和道教进一步相互融合,走上了“三教合一”的发展主流。

 

辽代皇室提倡佛教,帝后动辄斋僧。金人治国用儒术,辅助社会用佛教,留给后世的是刻本大藏经《赵城藏》。

 

元代统治者尊奉藏传佛教,以喇嘛为帝师,特别利用藏传佛教来稳定西藏和蒙古地区。

1601ph011
华严寺塔
1601ph011

明清

明清两代,佛教进一步衰退。明初统治者从制度上限制佛教的社会地位,将佛寺分为“禅”、“讲”、“教”三种。明代政府曾经取消藏传佛教的特权,但出于政治需要,仍在西北设藏传佛教的僧官,优礼西藏喇嘛。清代沿袭明制,加强僧官制度,给藏传佛教领袖很高的待遇,同时又加强了中央的管理权。在藏区和蒙古地区,佛教在经过宗喀巴大师的宗教改革后,有了更大的发展,并且最终形成了“政教合一”的特有的社会制度。

 

近现代

民国时期,佛教仍处于不景气之中。佛教为了救教,致力于内部的整理及改革。佛教界成立了中华佛教会,试图重新振兴佛教,但成效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佛教三大派首次真正统一,但是后来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佛教受到不公正的对待。1980年改革开放以后,佛教界开始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寺院得到修复,佛教界人士地位提高,对外交流频繁。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22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