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寶頂山內的著名石刻

30074ph029
《六道輪迴圖》
30074ph029

《六道輪迴圖》

刻於寶頂山大佛灣南岩的《六道輪迴圖》,又名「六趣唯心圖」、「六趣生死輪」,表現佛教的「生死輪迴」觀念,這是趙智鳳在寶頂山傳播佛教知識的開宗明義第一課。這石刻共分四層,顯示了「六道」、「十二因緣」及「轉世輪迴」的佛家思想。

 

華嚴三聖

寶頂山大佛灣東端,屹立着三尊聖像。中間為毗盧遮那佛,兩側為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合稱為「華嚴三聖」。高約7米的三尊聖像,頭頂崖檐,腳踏蓮台。雕造手法簡練,大度磅礴,袈裟皺褶如刀斧劈出,舒展自如。在聖像後壁,有81個圓龕,每龕有一尊佛像,加上毗盧遮那佛和舍利塔上的六尊佛像,共雕有88尊佛像。

30074ph030
華嚴三聖像
30074ph030

千手千眼觀音像

寶頂山大佛灣的千手千眼觀音像,鑿於南岩東端的88平方米崖面上,由整塊巨石刻成,為圓雕與浮雕結合的摩崖造像,上面覆蓋着清代為保護石像而建的木構建築「大悲閣」。三米高的主像千手觀音,結跏趺坐於金剛座上,頭戴飾有八尊小佛的花冠,慧目下視,面相慈祥,身上伸出八雙手。這座千手觀音像在內地是獨一無二的,被譽為「世界石刻藝術之瑰寶」。

30074ph027
寶頂山大佛灣,修復後的千手千眼觀音像。
30074ph027
30074ph028
寶頂山大佛灣,修復前的千手千眼觀音像。(黃加法攝)
30074ph028

《釋迦涅槃聖跡圖》

在寶頂山大佛灣佔着最顯赫位置的《釋迦涅槃聖跡圖》,俗稱「臥佛」。佛身長31米,是大足石刻中最宏偉的一尊造像。周圍還有三十多尊刻像,場面浩大。橫臥於山岩中的釋迦涅槃像,依照佛經所述「頭枕北方,足指南方,面向西方,後背東方,右脅而臥」雕成。佛表情安詳,慧眼微閉。大足的工匠運用圓雕技法,刻出大佛的頭部和上身,而巧妙地將其雙腳隱入山岩中,以示釋迦牟尼橫臥於天地之間。

30074ph026
《釋迦涅槃聖跡圖》
30074ph026

毗盧道場

毗盧道場是寶頂山兩處洞窟造像精品之一,為平頂中心塔柱式洞窟,窟內造像表現佛教密宗主尊毗盧遮那佛給諸菩薩、僧眾講經說法的場面。窟壁正中以高浮雕形式刻着一轉輪經藏,中間端坐的毗盧遮那佛,頭戴五佛天冠,雙手結印,趺坐蓮台上,口吐文理之光,正侃侃講法,神情端莊肅穆。

30074ph031
毗盧遮那佛像
30074ph031

《大方便佛報恩經變相》

《大方便佛報恩經變相》刻於寶頂山大佛灣北岩中部,造像主要根據佛教《大方便佛報恩經》而作。在龕頂齊檐處,橫刻着偈語:「假使熱鐵輪,於我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這是趙智鳳在修建寶頂山石窟時發出的誓言。龕的正中刻有一座高大的釋迦牟尼半身佛像。佛像身前有一塊《三聖御製佛牙贊》石碑,為宋太宗、真宗、仁宗三位皇帝對佛的讚頌,猶如佛祖說法時的一座講壇。

30074ph032
《大方便佛報恩經變相》
30074ph032

《地獄變相》

《地獄變相》全龕高13.8米,寬19.4米,規模巨大,主要依據佛經《十惡品經》和《佛說十王經》而作。岩檐下第一層刻有十個小圓龕,坐着十尊佛像。跨越一、二層正中,端坐着主尊地藏菩薩,兩側刻有十個主管地獄的閻王和立於旁邊的判官及侍從。在中國石窟的同類題材中,這幅地獄變相圖是規模最大、內容最完整、藝術形象最生動的登峰造極之作。

30074ph033
《地獄變相》
30074ph033

圓覺洞

圓覺洞為一個長方形平頂窟,是大足石刻中最大的一個洞窟,其精美的造像和巧妙的佈局,堪稱大足石刻之精華。窟內正壁並列三尊佛像,正中為毗盧遮那佛,兩旁為藥師佛和阿彌陀佛。兩壁刻十二位菩薩像,左壁是文殊、普眼、彌勒、威德自在、淨業障、圓覺等菩薩,右壁是普賢、金剛藏、清淨慧、觀音、普覺、賢善首等菩薩。

30074ph025
毗盧遮那佛說法
30074ph025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11月2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