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秦朝的經濟措施

mainsite_5000_0105_9_header_v1
mainsite_5000_0105_9_header_v1

在統一之初,各地的經濟制度不同,發展水平也存在一定差異,在經濟方面還帶有分裂時期留下的特徵。這種狀況對維護統一局面十分不利,如果不作調整和改革,社會經濟就會出現混亂。針對這種情況,秦始皇制定了新的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實行了重農抑商政策,統一了貨幣和度量衡。通過這些改革,基本上理順了秦朝的經濟,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0105ph028
秦始皇獎勵耕織圖
0105ph027
秦兩詔銅橢量

制定新的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

統一之後,秦始皇在公元前216年「使黔首自實田」,即讓老百姓(黔首)如實申報自己的所佔有土地,也就是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土地私有制,按畝納稅。與此同時,秦始皇也將賦稅制度加以完善。新的賦稅分為田租、口賦和雜賦三種。田租是按土地徵糧,租率約為十分之一;口賦是按人頭徵錢,每人約繳120錢;雜賦一般是臨時性的徵調。這種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對封建地主有利,但也有利於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實行重農抑商政策

「重農抑商」是秦國在商鞅變法時期制定的基本國策。秦在統一後繼續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重農」和「抑商」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在秦始皇看來,「抑商」是為了「重農」,不「抑商」的話,「重農」就會落空。因此,他才把「重農抑商」作為治國的根本方針,並且稱之為「上農除末」,向全國公開宣佈。「上農」就是鼓勵農業生產,「除末」則是打擊商業以及其他與農業無關的經濟活動。其目的在於保護統治階層所有制,維持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的社會秩序。實行這種政策,在當時對於發展農業生產具有積極的作用。

0105ph029
陝西咸陽出土的秦朝農具:鐵鍤
0105ph029

統一貨幣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貨幣制度十分混亂,不同國家往往對貨幣有不同規定,因而貨幣的形狀、大小、輕重各不相同,計算單位也不一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各地區的經濟聯繫日益加強,但貨幣混亂給商品交換帶來很多不便,也給國家的財政管理帶來很大困難。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秦始皇下令廢除各地原來流行的貨幣,由國家統一鑄造新幣。新幣分為兩種:一為黃金,名鎰,以鎰為單位,每鎰二十兩;一為銅錢,名半兩,圓形方孔,直徑一寸二分,有「半兩」二字,重如其文。全國幣制的統一,克服了經濟發展的障礙。此後,秦「半兩」所奠定的圓形方孔錢的模式,在中國沿用了二千多年。

0105ph030
秦半兩圖
0105ph031
戰國貨幣圖

統一度量衡

戰國時期,各國度量衡制度混亂,計量單位很不一致。這對商品交換和人民生活是不利的。因此,秦始皇在滅六國後,下詔統一度量衡。統一的辦法是以原來秦國的度量衡為標準,在秦國舊有的度量衡上加刻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詔書,或製造新的度量衡器,在上面刻上詔書,推廣到全國各地。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統一度量衡是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的,對於加強各地聯繫也有積極作用。

0105ph032
用以稱糧的秦高奴禾石權,秦代的1石等於60公斤。
0105ph032
上載日期:
2021年04月0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