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資料提供:騰訊雲遊長城小程序
長城就好像一個已有二千多歲的老人,多年來受盡各種人為和自然的破壞,歷盡滄桑。長城又因分布範圍廣泛,散布在2.1萬公里的山嶺上,保護上有一定難度。對此我們該如何保護它呢?
為了解決長城2.1萬公里長的保護問題,河北秦皇島市在2003年首創「長城保護員」制度,開創全民保護長城的方法。國務院在2006年頒布的《長城保護條例》,將設立「長城保護員制度」明確列出,讓每段長城附近的村民承擔守護長城的責任。截至2021年,長城沿線的404個縣裏已有六千多名保護員,他們成為保護長城最前線的主力。當中有壯漢,也有小姑娘,更多的是生活在長城腳下的老農。
國家文物局為了確立長城保護員制度,制訂《長城保護員管理辦法》,詳列出任長城保護員的條件、職能,以及長城所在地的政府及文物部門,要為長城保護員提供必要的巡查、看護工具,並給予適當資金補助,補助標準可參考當地最低標準工資。為了加強保護效能,長城所在地的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門,要設立長城記錄檔案、明確列出長城保護範圍和設立控制地帶邊界、長城保護標誌等。另外,亦要為保護員提供培訓課程。
保護員入職要求
保護員職責
保護員工作實況
由於長城不少段落分布在較貧困的邊遠地區,受限於地方財政,有些保護員只能以義務方式工作,在無工資、無保險、無裝備的情況下保護長城,梁慶立(人稱小梁)就是其中一員。他是八十後長城保護員,每次巡查長城後,都要趕回農地工作。一根被磨光的小棍就是多年來伴隨小梁巡查長城的伙伴,長年的巡查任務導致他的膝關節磨損,上下山時,這根木棍會讓他減輕一些疼痛。他要逐步走遍他負責的長城範圍,視察長城狀況。勸阻遊人攀爬長城是長城保護員的重要工作,特別在假日期間,他最為繁忙,一早要在遊客遊覽長城的熱門地點駐守,阻止遊客的不當行為。
小梁在長城敵樓邊用手機拍攝敵樓的狀況。五百年的敵樓上已經有了一條深深的裂縫,小梁要監測這條裂縫,對於這種裂縫的處理,目前還沒有特別適合的技術方法,必須要人工判定風險。整個區域內小梁巡護的十幾個長城敵台,每個敵台都有着不同的損毁,小梁的職責就是看守者,監察着長城的損毁情況。巡查長城不但辛苦,而且也有一定危險,因為長城不少段落都風化坍塌,磚石不穩,再加上蛇及馬蜂的出沒,對保護者人身安全構成威脅。
年屆六旬的高政清是山西省忻州市偏關縣的長城保護員之一,他由2014年開始擔任這職務,每月享有三百元人民幣補助金。他負責保護的長城範圍是從內蒙古自治區的頭道溝至山西偏關的柏楊嶺,全長三十多公里。要巡查的日子,他從早上八時開始,駕着電單車一直巡查到晚上才結束,回家後要記錄巡查日誌,匯報給文物管理當局。雖然工作辛苦,補助金微薄,但他仍樂在其中,因為能保護長城,是他的心願之一。
社會公益保長城
因為維護長城所需資金不菲,社會上出現公益保護長城的計劃。例如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發起「長城保護員加油包」公益項目,用於支持長城保護員開展培訓、為長城保護員購買野外業保險以及配備必要的巡查裝備,如防滑的登山鞋、防風雨的衣褲、登山杖、護膝、冬日的棉帽子和手套、保溫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