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甚麼是「三民主義」?

mainsite_5000_0122_5_header_v1
mainsite_5000_0122_5_header_v1

革命運動必須建基於革命理論之上。為了指導正規的民主革命,孫中山努力鑽研民主革命理論。他把自己的學說和綱領的來源歸結為三個方面:向西方學習民主主義;承襲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在實踐中創造。由於近代中國社會缺乏充分發展的資本主義,難以產生意義較完全的民主主義,所以,向西方學習就成為十分重要的文化取向。正如孫中山指出:「中國的革命思潮是發源於歐美,平等自由的學說也是由歐美傳進來的。」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從近代中國社會的實際出發,圍繞「獨立、民主、富強」主題,他率先提出了帶有共和制度要求的理論和綱領。正是由於有了三民主義,辛亥革命就不僅意味着改朝換代,而是以共和制取代了綿延已久的君主制,使中國在近代化的路途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0122ph013
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上講述了三民主義理論
0122ph013
0122ph012
1909年8月,孫中山在倫敦。
0122ph012

三民主義包括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民族主義是孫中山最早提出的民族革命主張。民族主義集中於「驅除韃虜」(反滿),矛頭指向壓迫漢人的滿洲貴族。「反滿」在當時具有重大的動員意義,因為這個口號反映了民族矛盾。此外,避免瓜分、共管厄運(「反帝」)也是民族主義的另一主題,並於早期在相當程度上歸結到「反滿」之中,直到孫中山活動的後期,「反帝」才成為民族主義的首要任務。民權主義在三民主義理論與綱領中佔有核心地位,主要內容包含有關國家政權的基本性質和政權形式,即國體與政體問題。民權主義反映廣大民眾同專制統治的矛盾,要求建立民主共和政治的訴求。民生主義是三民主義中較後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即關於「社會革命」的主張。殖民主義和封建主義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障礙。消除步向富強的障礙,使貧困落後的中國實現近代化,改善民眾的生活,正是民生主義的要義。民生主義的主要內容「不外土地與資本問題」。他主張「平均地權」,即通過「核定天下地階」、「照價收稅」、「照價收買」和「土地漲價歸公」的辦法,防止地主獲取土地增值而形成壟斷寡頭。這是由於因社會文明進步而造成的土地增值歸公,可達致「社會發達」、「公家愈富」和免除國民納稅義務。

在資本問題上,主張「節制資本」和「國家社會主義」的方法,即限制私人資本的經營,宜於私人資本經營的產業「應任個人為之」,而「不能委諸個人及有獨立性質者,應由國家經營之」,如「鐵路、電氣、水道等事物,皆歸國有」。這樣,既可防止「資本家壟斷之流弊」,又能夠「合全國之資力」,盡快改變經濟不發達狀態。此外,孫中山還在《實業計畫》等著作中制定了規模宏偉的經濟建設藍圖。

0122phn002
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孫中山紀念館藏經樓碑廊內,藏有刻上孫中山關於三民主義全文的碑文。
0122phn002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1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