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古今如何評價范仲淹?

202116phn025_01
河南伊川縣范仲淹墓前的雕像(圖片提供:王豫明/FOTOE)
202116phn025_01

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或看法涉及到時代思潮、政治風向、社會習氣的問題,也和個人的學識、觀念、信仰、立場等個別因素有關。古今對於范仲淹的看法或評價,既有全面概括性的,有就某方面提出的,這裏僅僅介紹其中一些主要的看法。

 

《宋史》論范仲淹的特色

《宋史》為元朝末年所修纂,其根據是宋朝史館所留下的《實錄》等材料。《宋史》范仲淹傳評價:其個性是「外剛內和」、孝順節儉、好施、愛士。他設置義莊,任官之地多為他立生祠以念其恩德。又說他「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自仲淹倡之」,這是最為關鍵之處。指他常評論天下大事,不顧自身政治前途,不惜冒犯皇帝及得罪大臣高官,刺激士大夫的志節風氣,他在改變政風士氣上是開創者。因循苟且,不敢直言犯諫,是自宋朝建國到當時的官僚風氣,就時代而言他的激勵意義非凡。《宋史》的說法也每為後世所論及,並常引為對范仲淹的看法,同時用來標榜激勵士氣。

202116phn026_01
山東青州范公亭,因當地百姓感念范仲淹知青州的惠政而得名。(圖片提供:馬崗/FOTOE)
202116phn026_01

近古以來對范仲淹的看法

與范仲淹共同致力於新政的韓琦,說他是「忠正大賢,天下屬望」,強調范仲淹忠心正直,為天下的表率,他的忠心為國以慶曆新政為最佳表現,而士大夫們當以之為模範。這正是儒家君臣關係所強調的,而且要致力於實踐,不以高官權力為追求,能道濟天下溺則行,不能行道則不戀棧而去。

 

朱熹也強調范仲淹為宋朝樹立忠義風氣,又說他激勵廉恥,振作士風,這和《宋史》所論相同。朱熹甚至概括范仲淹是天地間氣匯聚出的第一流人物。

 

又有大儒呂中說宋朝人物以仲淹第一,其所學以忠孝為本;其所志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其有所為必盡心盡力(此指行新政)。對於為何評范仲淹為第一人物,他指出重點在於實踐儒學根本所在的忠孝,以及高尚人格的憂樂心志,行道的勇於投入。

 

金末元初的名士元好問,他以歷史角度說,范仲淹為官前是名士,任地方官時為能吏,在邊境時為名將,在中央朝廷時為大臣賢相;他的才量和忠正都齊備於一身,於千百年間實屬罕見,不只當作時代名臣而已。

 

到《宋元學案》時,除說范仲淹與宋學的淵源外,主要看重他興學教育,以及尊立師道這兩方面。近代以來的看法可說是多圍繞古人的看法再作細密的研討,如強調師道運動時范仲淹的特色,宋學開啟的先聲,扭轉宋代風氣,學術思想,創立義莊,科舉改革,抗禦西夏,慶曆新政,品格德性,歷史事跡等等,當然層面日廣,角度漸多,論述精到,使我們能較全面的綜合通觀。

202116phn027_01
范仲淹書法《道服贊》(圖片提供:西頁/FOTOE)
202116phn027_01

西方的看法

西方對范仲淹的論著,稍早不過是放在歷史中看與中國或宋朝帝制權力關係而論,或認為他是改革失敗的政治家,或說為理想型的儒家官僚。近來探討有較新的角度,注意到士人及社會責任方面,包括頗多關注范氏義莊,但分析、解釋似乎和宋代文化、社會及義理之學有些距離。在經世思想方面有政治(包括慶曆新政)、教育,所作論述都較為視野寬廣些。對於抗禦西夏、科舉改革、先憂後樂的精神,文學和文風、學術思想等方面則論及甚少。

作者:
上載日期:
2022年03月3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