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國共在抗日戰爭中的離離合合

mainsite_5000_0124_6_header_v1
mainsite_5000_0124_6_header_v1

日本發動全面戰爭,中華民族處於危急存亡的關頭。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蘆溝橋事變的推演,是關係中國國家整個的問題」。他因此要求:「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8月14日,國民政府發表《自衞抗戰聲明書》,實行自衞。為此,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也遞交了《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8月22日,共產黨的紅軍改編為「八路軍」。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回應。這樣,是繼1924年國共第一次合作後,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0124ph029
蔣介石在廬山講話
0124ph029
0124ph032
八路軍出平型關迎敵
0124ph032

紅軍被改編成「八路軍」,立即開赴華北戰場,與國民黨軍隊協同抗日。1937年9月24日,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冒雨設伏於平型關東北公路的兩側山地,待日軍板垣師團第二十一旅團進入伏擊圈後,發起猛攻。經一天激戰,共殲敵千多人,繳獲大量武器和軍備,取得了抗戰以來第一次大勝利。八路軍繼而馬不停蹄趕到忻口,配合國民黨軍隊作戰。10月,日本集中七萬兵力,在大量飛機、戰車和重炮的支援下,向忻口猛攻,企圖迅速拿下太原。中國守軍奮勇抵抗,共殲滅日軍約兩萬人。中國軍隊也傷亡十萬以上,第九軍軍長郝夢齡、第五十四師師長劉家麒壯烈犧牲。

0124ph030
抗日時期的周恩來
0124ph030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國共關係逐步惡化。國民黨在保持抗日之餘,也關注中共力量日益壯大。1939年1月召開了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是國民黨調整政策的一個重要標誌。該會確定了「防共、限共、溶共」方針,並成立「防共委員會」。1939年底至1940年春,國共兩黨在陝、甘、寧、山西,以及冀南、豫北一帶發生多次武裝衝突。在衝突中,八路軍打退國民黨軍的進攻,收復了被佔地區,並且驅逐了部分地區的國民黨官員。這次衝突雖在事後和解,但兩黨之間的不信任並沒有消除。

0124ph034
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師長林彪
0124ph034

由於國民黨眼見中共擴大根據地和中共軍力增強,從1940年春起,國民黨與共產黨的軍隊在華中出現多次衝突。1940年7月,國民黨提出「中央提示案」,要求取消陝、甘、寧邊區,限制八路軍、新四軍的發展和作戰區域。中共拒絕接受國民黨的提示,兩黨在華中對峙。面對這種情況,中共決定將新四軍撤至黃河以北。1941年1月,新四軍開始北移。1月5日,新四軍在安徽茂林地區遭國民黨軍顧祝同部伏擊。1月14日,新四軍陣地被國民黨軍佔領,全軍九千餘人僅二千餘人突出重圍,軍長葉挺被扣押,政治委員項英遇害。這就是震驚全國的「皖南事變」。皖南事變遭到全國民眾譴責。新四軍於1月20日重建軍部。新四軍的代理軍長為陳毅,政委為劉少奇。自「皖南事變」後,在蘇聯、英國及美國的共同干預下,國共兩黨並未徹底分裂。

bulb

新四軍

全稱「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由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十四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而成。

0124ph033
八路軍參謀長葉劍英
0124ph033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11月2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