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聲音導航:

 

202101phn067_01
秦始皇兵馬俑,盡顯強秦軍威。(圖片來源:Fotoe)
202101phn067_01

中國數千年歷史,戰爭頻繁,著名戰役不少。《燦爛的中國文明》特設「中國古代著名戰役」專題,將十三場關鍵戰役在網上呈獻:

 

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約在公元前1046年由周武王發動。周武王乘殷商大軍主力遠征東夷未歸,起兵討伐,最後紂王兵敗自焚而死,殷商滅亡,中國進入西周時代。

 

城濮之戰

春秋時代,晉楚爭霸,於公元前632年爆發城濮之戰。最終楚軍大敗,主將子玉自殺。此役令晉文公登上霸主寶座,楚國北上爭霸之勢暫時受遏。

 

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發生於公元前262至260年,是戰國時期最大規模的戰役。趙王先派老將廉頗率軍堅守長平,後改派紙上談兵的趙括領軍。最後趙軍遭秦軍包圍全殲,喪師四十五萬。是役令強秦東進之路得以打通,大大加速其統一天下的進程。

 

鉅鹿之戰

秦末,久思復國的六國貴族和遺臣重新崛起。公元前208年,秦軍四十萬進攻重建的趙國,項羽率五萬楚軍救趙。次年,楚軍破釜沉舟,九戰九勝,大破秦軍,後更擊殺秦降卒二十萬。是役秦軍精銳盡喪,秦亡成了定局。

 

漠北之戰

漢武帝在位期間,頻頻與匈奴作戰。公元前119年,武帝命衞青和霍去病領步騎數十萬,分兩路進軍漠北。衞青、霍去病分別斬俘近二萬人和七萬餘人。漠北之戰是漢武帝時期漢匈戰爭規模最大一役,是役令大漠以南長期不見匈奴王師蹤影。

 

昆陽之戰

公元23年,篡奪西漢、另立新朝的王莽派遣司空王邑、司徒王尋發兵大舉南下,猛攻由綠林軍所佔的昆陽。這時昆陽守軍僅九千多人。時投身綠林軍的劉秀連夜率十三騎突擊出城,籌得步騎約萬人回救。他親率三千敢死勇士突襲新朝中軍大營,城中綠林軍也開門殺出,內外夾擊,新朝軍大潰,王尋陣亡,王邑只帶數千人逃回洛陽。此役敲響了新莽政權的喪鐘,也為劉秀日後建立東漢奠定了基礎。

 

赤壁之戰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曹操擊敗袁紹後控有北方,想進一步佔領荊州及江南地區,乃於208年親率大軍南下。孫權與劉備結盟抗曹。東吳都督周瑜以黃蓋詐降、火燒連環船之計,大破曹軍。此役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淝水之戰

西晉因五胡亂華而亡,晉室南遷後建立東晉,北方則由前秦君主苻堅逐漸統一。苻堅於383年發兵二十多萬南下,東晉以八萬北府兵抗敵,雙方在淝水西東兩岸對峙。晉軍藉秦軍後退,渡水衝殺,大獲全勝。戰後苻堅無力控制北方,不久被殺,北方再陷入大亂,無力南侵,東晉得以偏安。

 

征東之戰

唐太宗、高宗時期,曾三征朝鮮半島上的高句麗。666至668年,唐軍第三次征高句麗,一路告捷,並包圍其首都平壤。最後高句麗人打開城門投降,高句麗滅亡。征東之戰,有助唐朝穩定東北部邊疆。

 

郾城之戰

岳飛抗金,以郾城之役最著名。是役發生在1140年,包括郾城與潁昌兩地的連續作戰。岳家軍在戰鬥中屢敗金兀朮精銳,又兵臨朱仙鎮,離東京開封僅四十五里之遙,有收復黃河以南之勢。但宋高宗先召回岳飛,後授意秦檜製造冤獄殺害岳飛,並與金訂立「紹興和議」,向金朝稱臣、納貢、割地,以換取偏安江左之局。

 

釣魚城之戰

蒙古大汗蒙哥在位時,大舉向外擴張。1258年,蒙軍分數路侵宋,蒙哥親自領兵入四川,次年以必勝之勢猛攻合州釣魚城。然而合州城防堅固,軍民士氣高昂,蒙軍屢攻不下。最後蒙哥指揮攻城時遭飛石擊中重傷,不久卒於軍中(一說染疫而死)。蒙古大汗身死,包括西征和侵宋在內的各路蒙軍紛紛退兵。這場戰役除延長南宋國祚約二十載外,戰役也影響了整個世界,西方稱釣魚城之戰為「上帝的折鞭處」。

 

寧遠之戰

1626年,後金大軍在努爾哈赤率領下大舉進攻明朝東北邊防重鎮寧遠。明軍守將袁崇煥屢次擊退來犯敵軍,並以紅夷大炮將之大量殺傷。努爾哈赤在激戰中受了重傷,後金軍不得不撤退。七個月後,努爾哈赤傷重不治。此役大振東北邊防明軍士氣。

 

驅荷之戰

以抗清復明為志的鄭成功,欲取台灣為抗清基地,遂與當時據台的荷蘭人開戰。1661年,鄭成功率二萬五千將士及近三百艘戰艦,自金門橫渡台灣海峽,不久攻取普羅民遮城,進而圍困熱蘭遮城。1662年初,鄭軍迫使荷軍投降,荷人撤出台灣。此役結束了荷蘭人在台灣三十八年的殖民統治,並拉開了鄭氏政權據台抗清的序幕。

 

一場戰役往往決定了時代的變遷、王朝的興替。至於戰前的部署和計謀、作戰過程中所展現的勇力和意志、所牽涉的諸多人物等等,既有引人入勝的戲劇效果,也充滿激情和智慧。「中國古代著名戰役」十三篇,相信能讓讀者了解各場戰役的起因、經過、影響,並從中獲得啟發。

作者:
上載日期:
2024年01月0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