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紙上談兵」必敗無疑——戰國規模最大的秦趙長平之戰

聲音導航:

 

202101ph003_01
長平之戰(資料圖片)
202101ph003_01

戰國爭雄

長平之戰(公元前262-前260年),是緊接春秋的戰國時期(公元前453-前221年)秦、趙兩國之間的戰略決戰,也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大規模圍殲戰。比起春秋時期,戰國的爭戰特性有了較大的改變,不僅武器、戰術進一步發展,戰爭時間由數天持續至數月乃至數年,參戰者則從數萬人增為數十萬之眾。從爭雄的國度來說,參與競爭者業已為數不多。原來春秋霸主之晉國,經過公元前453年的三家分晉,已成韓、趙、魏三國。如加本來的强國,形成了齊、楚、燕、秦、韓、趙、魏「戰國七雄」競爭之態勢。

 

戰國之初,魏國一度强大,但在桂陵之戰(公元前354-前353年)、馬陵之戰(公元前341年)先後為齊所敗,遂一蹶不振。僻處西戎的秦國自經商鞅變法變得日漸富强,又通過合縱連橫之爭,削弱了齊、楚諸國,極力想向東逐鹿中原。到了戰國後期,秦國東進的最大勁敵只剩下趙國。當時該國經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又有趙奢、廉頗及藺相如等將相護國,實力不可小覷。於是,秦、趙之爭就變得不可避免。

202101phn013_01
將相和:戰國時期,趙國名將廉頗與名臣藺相如不和,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處處謙讓,後來廉頗知錯,向藺相如負荊請罪。二人合力之下,趙國實力增強。(圖片來源:FOTOE)
202101phn013_01

趙括空談

卻說趙國有一名將趙奢,因屢立戰功,打敗過秦軍,被封為馬服君。他有個兒子叫趙括,自幼在將門之家熟讀兵書,論起用兵打仗,頭頭是道,連乃父都說不過他。可趙奢卻不看好其子,趙母忙問其故,趙奢擔憂道:打仗生死攸關,兒子雖熟讀兵法卻只會空談(後人稱為紙上談兵),將來若是率軍打仗,恐怕趙軍會遭到慘敗。後來不幸言中。

bulb

紙上談兵

西漢前期司馬遷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氏父子之事。但戰國時還沒有紙,紙是西漢後期才出現的,故此成語不可能是戰國甚至司馬遷時所作。或謂「紙上談兵」出自明人的詩作,當年或應作竹(或木、帛)上談兵。

202101phn014_01
趙國名將趙奢雕像,立於河北省邯鄲市紫山。(圖片來源:FOTOE)
202101phn014_01

原來秦國隨着國力增長,除以連橫對付合縱來分化其他六國,又採用遠交近攻策略,着重率先攻擊韓魏趙等國。周赧王五十三年(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兵攻打韓國,圍困其上黨郡。該郡郡守向趙國獻地求援。趙孝成王一面遣使去上黨,一面派廉頗率軍駐守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秦趙雙方戰端旋起。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初,秦將王齕率軍佔領了上黨,四月又大舉攻打長平的趙軍。趙國老將廉頗在軍事不利的情況下,憑藉險要地勢,採取嚴守不出、堅壁清野的戰術,令秦軍久攻不下。

 

於是秦國立即轉而施展了反間之計,派人攜帶千金到趙國離間其君臣,並散布傳言說:廉頗老了,很容易對付,秦國最害怕的是已故馬服君之子趙括。趙王本就不滿廉頗退守,決定臨陣換將。他找來趙括,問其能不能打退秦軍。趙括頗有自信地回答:要是秦國派來白起,我還得考慮一下;如今的王齕只能對付廉頗,換上我,打敗他不在話下。這時不但名臣藺相如不贊成撤換廉頗,趙括的母親也反對其子統兵,對趙王說:「父子異志,願王勿遣。」可是,趙王決心已定,堅持起用趙括,並許諾如有差池不會連累趙母一家。

202101phn015_01
《列女傳》中描繪趙括母親勸趙王勿用其子趙括領軍。《列女傳》,漢代劉向撰,明代汪道昆增輯,仇英繪圖,明萬曆時期刻,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鮑氏知不足齋刊本。(圖片來源:FOTOE)
202101phn015_01

長平決戰

秦趙長平之戰的戰事雖起於公元前262年,陸陸續續打了一年多,但真正大規模的決戰卻發生在公元前260年趙括接替廉頗為趙軍主將之後。卻說趙括掛帥後躊躇滿志,統率二十萬援軍來到長平,一上任就更換部隊將領,改變軍中制度,又一反廉頗的作戰方針,決定主動出擊秦軍。彼時趙軍在長平約有四十五萬人。而在秦國一方,得知趙王上當、以只會論兵卻不懂領兵的趙括取代老將廉頗後,立即暗中調名將武安君白起出任上將軍,改以王齕擔任副將,並嚴令軍中不得泄露換帥秘密,違者斬。秦軍集結兵力也達四十多萬,雙方可謂旗鼓相當。

202101phn016_01
戰國時代秦國名將白起雕像。(圖片來源:FOTOE)
202101phn016_01

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七月,趙軍主將趙括命令軍隊進攻秦軍。秦軍主將白起卻下令士兵佯裝戰敗潰退,趙括不知道秦國已經換帥,指揮軍隊乘勝追擊,直抵秦軍營壘,但無法攻破。白起眼看趙軍中計,遂派遣一支25,000人部隊挺進至趙軍前鋒之後,截斷其歸途;又命一支5,000人的騎兵直插入趙軍與本軍營壘之間,直把趙軍主力分割成兩支孤軍。同時,秦軍出兵切斷趙軍的糧道,又派出輕裝精兵屢屢攻擊趙軍。趙軍數戰不利,進退失據,趙括這才發現已經中計被圍,只好命全軍停止進攻,就地建造營壘,轉為防禦以尋機突圍。

202101phn017_01
石雕《血染長平之二》,存福建廈門集美陳嘉庚紀念景區。(圖片來源:FOTOE)
202101phn017_01

當秦昭襄王得知趙軍主力被圍及糧道被截斷,立即親自前往募兵,凡參軍者加封爵位一級,徵調大批十五歲以上青壯年奔向戰場,攔截趙國援軍和運糧隊伍。及至是年九月,趙兵已絕糧四十六天,幾至私相殺食的田地。趙括不得不下令突圍,連番攻擊四五次均未奏效。最後由主將趙括率精銳部隊親自搏戰,結果自身亦被亂箭射殺。主將既陣亡,趙軍乃悉數投降敵軍。據史書記載,秦軍為恐趙降卒反覆,盡阬殺其45萬之眾,僅留其十五歲以下者240人歸趙。

bulb

45萬之眾

後世對秦軍阬殺趙降卒45萬之數,每多存疑,另古戰場的埋人坑也像是天然的深溝大壑,而非秦軍專為掩埋戰俘屍體所挖。然史書所記歷歷在目,已難考證,似成千古之謎,但無論如何,秦軍在長平之戰全殲趙軍,當無疑問。

202101phn018_01
長平之戰一號屍骨坑,在山西省高平市永錄鄉長平之戰遺址。(圖片來源:FOTOE)
202101phn018_01

強秦無敵

長平之戰趙軍雖被殺45萬,唯秦軍也傷亡過半,約達20萬人。是役之慘烈,在中外戰史上實可謂驚天地泣鬼神,故《通典》等書稱「長平之戰,血流漂鹵」(鹵:通「櫓」,即大盾,血流漂鹵指所流的血能浮起大盾,形容殺人極多),「長平之下,流血成川,沸聲若雷」,自不為過。

 

秦國在此戰雖付出沉重代價,但畢竟一戰而勝勁敵趙國。趙國經此之戰元氣大傷,再也無力與秦國分庭抗禮,強秦東進之路得以打通,大大加速其統一中國的進程。經此一役,秦國滅亡六國只是時間問題。只過了四年,即公元前256年,秦國就出兵滅了東周王朝(公元前770-前256年)。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國用了約十年時間,先後出兵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統一了全中國。

202101ph004_01
202101ph004_01
作者:
上載日期:
2024年01月0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