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元世祖忽必烈是儒學愛好者?

聲音導航:

 

202105phn021_01
元世祖忽必烈蠟像,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蠟像館藏品(圖片提供:聶鳴/FOTOE)
202105phn021_01

儒教大宗師

1252年,元代名士張德輝和元好問北上見忽必烈,當時忽必烈受憲宗命駐於內蒙,總領漠南漢地軍國事,直接掌握了漢地的治理大權。張、元二人本着過去儒士爭取蒙古大汗及親貴的作法,奉忽必烈為「儒教大宗師」,忽必烈也有意結交儒士為他服務,遂慨然允諾,成為儒教的保護者。張德輝在此前的1247年已去和林都城見過忽必烈,他宣揚孔子聖人之道,並說若能行聖人之道也就是聖人了,鼓勵忽必烈作為當今聖人,又在和林舉行祭孔禮,這是繼王鶚之後再次在蒙古都城舉行的儒家大禮。忽必烈又問他說:是否遼朝因信奉佛教而導致毀廢,金朝則因尊崇儒術以至於衰亡?他的回答是:遼朝的情形並不清楚,但金朝決非如此,其敗亡另有原因,不是儒臣的責任。忽必烈的疑惑因之而解。

 

儒學人才的集結

蒙古攻金到金亡後,華北儒士或在蒙古、漢人統領的區域任官,或者在民間教學、生活。攻宋開始又有南方儒士加入,但都散處在各地、各單位中,沒有形成集中的結合。蒙古的征服,較傾向於用各種人才作為統治的需要,似乎並不期望他們作為國家的規劃師,或者軍國大政的執行者。對待儒士看作為技術官僚、顧問,甚至是薩滿,而忽必烈則稍作了修改及補充。金亡後的七八年,忽必烈親自接觸到幾位儒士,如精於醫學的許國楨、翻譯並教學儒家經典的趙璧、博學如薩滿的劉秉忠,舊有的侍衞如董文用等,他們都乘機講述儒學的道理,加上1244年,金末狀元王鶚受聘見忽必烈,他講解《孝經》、《尚書》、《周易》及齊家治國、古今事變等,又請忽必烈舉辦祭孔大典,這些都鼓舞了忽必烈的雄心壯志,開始集結天下人才。

 

忽必烈的企圖心給儒士們帶來新希望,似乎成為眾望所歸之處,如張德輝和元好問二人的行動就是很好的例子。儒士們相互推薦、援引,使地方漢人勢力及其內的儒士,都漸漸集結在忽必烈的旗幟之下,形成一個龐大的知識分子團體,以及他擁有的武裝勢力。在其中也有少數北族人士,如忽必烈稱為「賢人」的木華黎國王後代乃燕,忽必烈稱為「廉孟子」的西域人廉希憲,他們多是傾向漢化之人。

202105phn022_01
江蘇南京夫子廟舉行的祭孔大典(圖片提供:劉建華/FOTOE)
202105phn022_01

忽必烈的文化態度

忽必烈得到蒙古、西域和漢人集團的大力支持而取獲皇位,漢人自然應受到重用,隨着實行中國制度的漢法,以及儒學也應得到施行和發展。但自成吉思汗以來,概括為南、北二元化的制度與文化始終存在,當時是以北方為主,南方接觸極少。到太宗窩闊台征服華北,南方的中國文化驟然加重。與時推移,當忽必烈滅南宋統一中國,而由北族來治理全中國,這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時代。在忽必烈之前累積的經驗恐怕還是被承繼下來,只不過層面更廣,內容更為豐富,可說仍是二元化雜糅的原則與樣貌,呈現出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多樣複合體。尤其是對南方的中國文化,採用許多典章制度,傳統的禮儀教化,又尊崇理學,使北族人士學習儒學教育等,看來是頗為漢化的。北方的文化在禮儀、制度各方面同樣有相當的保留,至於在權勢、利益上,更是採蒙古至上主義。元代末年有儒士說元朝基本上是「內北國而外中國」,由這話可見一斑。忽必烈參酌前幾位帝王的治國方式,整理舊法及制定新法,完成治理中國的模式,為後代所遵循。這背後都有着他的文化態度,那就是兼容並蓄、二元雜糅,各從本俗。

202105phn023_01
元朝在治國方面是採蒙古至上主義(圖片提供:肖殿昌/FOTOE)
202105phn023_01

儒學的場域

對於儒學的發展具有功能的「地方」就是它的場域,主要是制度方面的作用。例如元代對儒士經過考選後定為「儒戶」戶計,這制度初起於太宗戊戌年(1238年)的考選儒士,是耶律楚材建議保護士人的措施,可免賦役、簽軍,但此後並未貫徹。到忽必烈時重作考選而確立了十一萬戶,但不是說所有儒士都在其中。儒戶唯一的義務是以公費入學,準備為地方考送供官府出任吏員,等於是讓讀書人家去學校讀書,作為低層公務員的儲備所。他們雖只要求較淺的儒學,但另外還可以考選為各級學校教師,參加科舉等,多少也是人才的培養。傳說中的「九儒十丐」,並非事實,他們的社會地位相當於僧、道人,除貴族、官僚外,地位較一般軍、民戶要高,算是頗受優待。

 

忽必烈曾問說孔子是甚麼樣的人?有人回答說他是天的「怯里馬赤」(通事,翻譯者),就是翻譯天道的人,忽必烈深以為然。他透過翻譯由許多儒士講解四書、經、史等對中國文化的儒學有一定的認知,建立中央及地方祭孔崇儒制度,在中央設立國學,教育貴族子弟,地方設儒學學校,以及專門督管學校的機構,還有相關的翰林、國史、集賢、禮儀等中央機構等,這些都推進了儒學的發展和功能。忽必烈尊孔崇儒政策延續下來到元末,繼他皇位的元成宗仍是要全國崇奉孔子,完備各地廟學(儒學),接繼的元武宗,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奉尊孔子地位至最高的竟是蒙古的大汗,這真令人注目;大家是否又覺得意外?

202105phn024_01
《至聖先賢半身像冊》內的孔子像,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圖片提供:寶蓋頭/FOTOE)
202105phn024_01
作者:
上載日期:
2024年01月0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