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楚莊王「問鼎中原」

聲音導航:

 

202103phn036_01
河南省開封市古代歷史文化展內,展有九夷來御的歷史場景,內有九鼎的陳設,展示中原王權的威嚴(圖片提供:左冬辰/FOTOE)
202103phn036_01

楚軍戰勝晉軍,楚莊王問鼎中原的決心更堅實。楚莊王八年(公元前610年),莊王率軍到周王室的疆界,向周天子示威。周定王見楚軍來意不善卻又無可奈何,只得派大夫王孫滿前往慰勞,楚莊王趁機向王孫滿問周王室中九鼎的大小和輕重。楚莊王問鼎之意圖包含欲取周而代之意,王孫滿看透這意圖,沒有正面回答,只說:「在德不在鼎。」(意思是指一個國家的興亡在於有無德義,不在乎鼎的大小輕重。)莊王聽了,驕橫地說:「子無阻九鼎!楚國折鈎之喙,足以為九鼎。」(意指鼎有甚麼了不起,光是我們楚國土兵在戰場上折斷的戈尖矛頭就足夠鑄九鼎。)王孫滿見莊王如此驕橫,也不甘示弱地回答:「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莊王聽後自覺沒趣,此時的實力亦不是滅周的時機,便帶着軍隊回去。

bulb

九鼎

九鼎是王權的象徵。當初夏朝極盛的時候,遠方各國的諸侯都臣服於夏,由九州之長所貢獻的金(實際是銅),把各州的山川物產都鑄在上面。夏桀失掉道義,鼎就遷到商;商紂王暴虐天道,鼎又為周有。因此它象徵着整個天下,得九鼎便意味着得天下。

202103phn037_01
春秋九鼎八簋二壼,新鄭祭祀遺址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圖片提供:聶鳴/FOTOE)
202103phn037_01
202103phn038_01
春秋時期垂鱗紋銅升鼎。河南博物院藏品(圖片提供:陳占伍/FOTOE)
202103phn038_01
202103ph015
202103ph015

滅宋爭霸

邲戰之後,許、蔡、陳、鄭等國都相繼依附楚國,只有宋國同晉國的關係仍十分密切。楚若要東通齊、魯,稱霸中原,就必須先制服宋國。在這些日子,莊王整天都在盤算着找甚麼藉口去進攻宋國。一天,莊王正在宮中飲酒,忽然有人來報告,說楚國使者在宋國被宋人所殺。莊王聽到這個消息,甩袖而起,連鞋也顧不得穿(古時人席地而坐,進屋是要把鞋脫掉放在門口),奔跑出去,任命公子側為大將,率軍討伐宋國。原來莊王故意派一名宋國的仇人出使齊國,而到齊國去的路必須經過宋國。按當時的規矩,一國使者經過第三國時必須向該國借路,以表示對其主權的尊重。然而莊王卻不准使者向宋國借路,欲藉此挑起宋國的仇恨。

 

楚軍很快開到宋國,把國都睢陽城重重包圍。宋文公一見情況危急,便立即命大將華元率領全城將士和百姓把守城池,同時派人向晉國求援。晉軍自從邲城一役戰敗後,根本不想出兵援救宋國,就派一名使者通知宋國,叫宋國拼命守城,說晉國大軍很快便來解圍。宋國信以為真,死守城池,拒不投降,雙方足足僵持了九個多月。楚軍的糧草也差不多吃完了。楚國為了威脅宋國,便下令在宋國國都附近蓋房種地,做出一種長期圍城的姿態。

 

宋文公見楚國毫無撤軍的意圖,又遲遲未見晉軍救援,城內糧食亦已吃完,心中十分焦急。大將華元見此,只有孤注一擲,當天夜裏他一個人潛入楚軍主將子反的營房,用刀逼着子反說:「宋國危在旦夕,城中已無糧食,百姓都要把孩子吃掉,骨頭當柴火燒了。但宋國上下士氣仍十分高昂,誓與國家共存亡。如果將軍下令後撤三十里,那麼宋國就答應同貴國結盟。否則,我們倆人先同歸於盡吧!」子反懾於華元的氣勢,又為宋國百姓同仇敵愾的精神所感動,答應撤軍。

 

楚國果然第二天便下令撤軍,宋國也不食言,立即脫離晉國,依附楚國。楚國的勢力更加強大,就連魯國也向莊王送禮。過了幾年,當楚國在蜀地召集諸侯會盟時,共有十二個諸侯國參加,就連西邊的秦、東邊的齊等大國也來結盟,楚國終於完成了稱霸中原的目的。

202103ph005
楚莊王
202103ph005
作者:
上載日期:
2024年01月0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