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樂山的歷史由來

30004ph033
樂山
30004ph033

樂山,古稱嘉州,又稱海棠香國,歷史上屬古蜀國。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處,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北與眉山市接壤,東與自貢、宜賓毗鄰,南與涼山相接,西與雅安連界。樂山由四川省省轄,位於成渝經濟區成綿樂發展帶南部,成都平原城市群,是四川省西南中心城市、區域性中心城市、交通樞紐城市、重要的港口城市和聯合國城市管理中心在中國唯一合作城市。樂山是地靈人傑,風光絕美的地方,陶冶了人們的文化情操。樂山還是著名詩人郭沫若的故鄉,是樂山的山水蘊育了無數文人學子,郭沫若因樂山而成長,樂山更因郭沫若而聞名。

 

樂山地處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過渡地帶,總體趨勢西南高,東北低,高差懸殊大。最高處為峨邊彝族自治縣馬鞍山主峰,海拔4,288米,最低處是犍為縣新民鎮馬廠壩岷江出口,海拔307米,相對高差3,981米,平均海拔500米。樂山的地貌有山地、丘陵、平壩三種類型,以山地為主。山地面積8,530平方公里,佔全市幅員面積的66.5%,主要分布於市境峨眉山、峨邊、金口河、馬邊、沐川一線的西南部,是涼山高原與四川盆地過渡地帶。丘陵面積2,694平方公里,佔全市幅員面積的21%,主要分布於峨眉山、沐川一線的東北部,為緩慢上升長期剝蝕的紅色丘陵區。河谷平原面積1,603平方公里,佔全市幅員面積的12.5%,主要沿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兩岸分布。

 

距今五千至一萬年前,樂山所在的三江流域沿岸已有先民活動。約公元前2000年,樂山出現銅製器具。公元前600年前後,以鱉靈為首領的開明氏部族定居青衣江流域,在此生息繁衍,開墾荒地。戰國時期,公元前309年,秦武王派兵南下,滅掉開明氏原管轄地區統治,秦國在今樂山市市中區建立南安縣,從陝西涇水地區遷來大量人口到青衣江流域定居。公元前256年,秦國的李冰組織樂山人民鑿斷凌雲山崖,開出引水管道。從此,岷江、大渡河在樂山一帶的航運逐步發展起來。漢朝將南安隸屬於犍為郡。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在犍為鐵山冶鐵製造武器、工具等,樂山的冶煉規模和技術已達到先進水準。東晉末年,南安設置治官縣,管理迅速發展的冶鐵業。這一時期原居住在廣西、貴州、雲南一帶的十多萬僚人進入四川,樂山犍為鐵山及三江流域聚居了大批僚人,居住生活延續了二百多年。南北朝時期,因戰亂不斷,樂山地區的建制屢有變遷。北周時置嘉州,取「郡土嘉美」之意,在樂山設置平羌縣管理僚人。隋朝置眉山郡,原南安縣改名龍游縣,傳說是隋朝軍隊從成都乘船向樂山進軍,追擊陳國敗兵時,岷江中有游龍導航,幫助隋朝軍隊統一天下,因此改南安為龍游。中央政府在樂山增設夾江、峨眉兩縣。此時,樂山能造黃龍大船,成為四川江河沿岸的重要造船基地。唐朝時復嘉州、眉州,種茶業已十分發達。唐中期開鑿了舉世聞名的樂山大佛。宋朝改嘉州為嘉定府;元代改為嘉定路;明代改為嘉定州;清雍正十二年升嘉定州為嘉定府,並在府治置樂山縣,取「城西南五里有『至樂山』」為名,改龍游縣為樂山縣,「樂山」之名沿用至今。

30004ph034
樂山市境江河眾多,屬豐水地區
30004ph034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10月1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