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大運河的歷史成因

0206ph002
大運河的風光
0206ph002

大運河是中國古代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工程。在遠古時期,中國就有利用自然水源或修築人工運河,作為灌溉和運輸的歷史。據記載,大運河是由春秋時期的吳王夫差開始鑿造,經過兩漢至南北朝相繼擴建,到隋煬帝楊廣時期初具規模,之後在元世祖忽必烈時期再次擴建,基本形成現在的大運河。大運河的開鑿不僅打開了南北河運的通道,也促成了南北經濟交流和形成多元文化。今天,大運河的南北水路運輸功能仍然發揮作用,成為「南水北調工程」東線的唯一通道。大運河全長1,794公里,北起北京,南達杭州,縱貫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將這五大水系聯結起來,是世界上開鑿最早、工程最大、航線最長的人工河。它比貫通紅海和地中海的蘇伊士運河長十倍,比貫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長二十多倍。

 

胥溪、胥浦是大運河最早成形的一段,由春秋時期的吳國所開鑿。春秋戰國時期,群雄爭霸,互相攻伐,天然河道的水運已經不能滿足軍運需要。楚國、吳國、齊國、秦國等諸侯國因應戰爭的需要,紛紛開鑿運河。吳國水軍強大,更需要一個便捷暢通的水上運輸網。胥溪從宜興開始,在蕪湖入長江,使太湖水系第一次和長江聯繫起來。胥浦是在胥溪完工後不久開鑿的,它以太湖為起點,經澱山湖和泖湖,流入東海,為太湖開拓了出海口。開鑿胥溪及胥浦,把整個東南水系連成一體。與胥溪、胥浦一樣,邗溝是大運河的基礎工程,也是吳國所開鑿。吳王夫差當政時,國力強盛。他下令開鑿邗溝,決心揮師北伐,稱霸中原。邗溝從揚州北上,經過高郵湖,轉向東北,入博之、射陽二湖,又折向西,經白馬湖與淮河相接。邗溝建成後的當年冬天,吳王夫差就迫不及待進攻齊國,滅齊之後,又利用這條水路與晉國爭雄。邗溝貫通了長江和淮河,為後來大運河的全線開鑿奠定基礎。

0206ph003
胥溪圖
0206ph003

隋代開鑿的運河貫通了南北水上運輸系統。隋代的中國,再一次成為統一的帝國。因應戰爭與民生的需要,隋代投放在運河建設上的資金和民工都是前所未有的,從公元587年開始,分別開鑿通濟渠、永濟渠和江南運河,前後不間斷地施工近三十年,動用了成千上萬的民工,極盡艱難。隋代大運河全長二千五百多公里。隋煬帝先後發動三次對高麗(今朝鮮)的戰爭,大運河充分發揮了糧草軍運的功能,並成為南北交通的水上幹線。清初歷史學家談遷說:「隋煬帝動用那麼多的民工開鑿大運河,罪孽深重,但假如沒有大運河,南北運輸靠甚麼呢?」

0206ph005
隋代運河圖
0206ph005

元代大運河是對隋代已經成形的大運河的改造。元代定都大都(北京)以後,深感京都地區物資匱乏,與江南地區往來不暢。為了使南方的糧食、絲帛可以便捷地運到大都,元代統治者接受了水利專家郭守敬等的建議,對隋代大運河的北段進行大規模改造,一是重新開挖一段河道,將京都和大運河中段聯結起來,二是逢彎取直,縮短了大都到江南富庶地區的航程距離。元代大運河完成後,航程比隋代大運河縮短了近700公里。大運河到元代初步定型,直至清代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大運河才與黃河完全分離。大運河的河段並非全部由人工開鑿,有許多地方利用了天然的河流和湖泊,這樣不僅減少了資金和勞力的投入,縮短了開挖時間,同時還解決了新開河道往往缺乏水源的難處。由於這一特殊原因,大運河的每一個河段就有了一些不同的名稱。從南至北,大運河被分成七段:從杭州至鎮江一段,叫江南運河;從揚州到淮陰一段,叫裏運河;從淮陰到台兒莊,叫中運河;從台兒莊到臨清,叫魯運河;從臨清到天津,叫南運河;從天津到通縣,叫北運河;從通縣到北京,則叫通惠河。

0206ph001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第一人工河
0206ph001
0206ph004
邗溝圖——春秋時期與現在地理對比
0206ph004

今天的大運河,基本是清乾隆年間最後一次疏浚的河道。自隋代開始到清末民初,大運河始終是一條南北交通大動脈,不過到了民國時期,縱貫南北的津浦(從天津到南京的浦口)鐵路通車之後,大運河就漸漸失去了南北交通的重要性,下降成為區域性的交通網。不少河段出現淤塞,一到枯水季節即告斷航,在某些時期,甚至造成江蘇、上海、浙江等地用煤告急。近年來,大運河又受到重視,尤其是在南水北調工程的規劃中,大運河發揮重要的作用,對大運河重新整治的工程正在展開,清淤疏浚已初見成效。

bulb

南水北調工程

中國特殊的地形和氣候條件,造成南方雨水充沛,經常受到洪水威脅,而北方卻乾旱少雨,有時甚至連飲水都困難。「南水北調」的動議,在195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限於國力,議而不決。直至二十世紀末,北方水源枯竭,用水問題更加困難,國家才將南水北調工程列入計劃,並進入了實施階段。南水北調工程分東、中、西三線進行,其中東線工程,就是以大運河的河道為調水主線。這樣,大運河不僅是南北內河航運的樞紐,而且成為南水北調的大動脈。

隨着現代城市建設和鄉鎮企業高速發展,大運河的污染問題變得非常嚴重。大部分鄉鎮企業沒有環保意識,經常把大量未經處理的工業污水傾入運河,而城市建設迅速膨脹,也導致一些城市垃圾及生活污水注入運河。到了1990年代,整個大運河的水質標準都已經降至三級以下。治理污染,已經刻不容緩。近年來,政府關閉了運河沿岸的大批小造紙廠、小皮革廠等,並對大運河進行綜合治理。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7月0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