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韓非與法家思想

0305phn006_01
《韓非子》,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藏品(圖片提供:尤亞輝/FOTOE)
0305phn006_01

法家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家學派之一,以國家治理方式為主要研究對象。戰國時期,天下爭雄,社會已非古法所能治。法家順應時勢,提出以法治引領社會,與儒墨同為顯學。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悝、吳起、慎到、商鞅、韓非等。

 

法家發端於春秋時期的子產、管仲。到戰國初期,李悝、吳起、申不害、商鞅、慎到等法家代表人物相繼出現,主要主張打破奴隸主世襲制,獎勵耕戰,強調君主專權。韓非作為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將法治與自然之道聯繫起來,強調君權至上,提出一整套法(統治者制定統一的法律、法令、規章制度等,是眾人都必須遵守的外在制約)、術(統治者對屬下的制馭、控制之術)、勢(君主的位勢,即集中權勢而獲得的控制力)結合的君主專制治術。其法治思想在秦一統中得到實踐,形成定位。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生活於戰國末期,祖籍今河南新鄭,是韓國的貴族,後世稱他為韓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韓非所處的韓國西有強秦,東有齊國,北有趙、魏,南有楚國,生存於強敵縫隙中,是七雄中較弱者。韓非主張改革圖新,多次上書不被採納,直至強秦進逼,才得以進見韓王安,被派往秦國,力諫秦王不要攻打韓國。韓非來到秦國,曾同窗於荀況的李斯在秦為丞相,妒忌韓非的才華,設計將其毒殺。

 

韓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首先,韓非總結先秦法家的思想,將其系統化、理論化。他把子產、管仲到商鞅、吳起、慎到、申不害、李悝的思想仔細整理,對法、術、勢關係進行比較,將法家思想發展到新的深度。韓非又吸收了先秦各學派的思想,擴大法家思想的視野。他從同儒家思想的比較中,強調法治的必要性;在與墨家的比較中,闡述了法治的務實精神。他還吸收了名家的思想,闡明法治的名實關係,強調了法的名當性。韓非通過比較諸家,提升了法家思想的理論內涵。此外,韓非亦吸收了道家的道體思想和商鞅關於法治思想的歷史哲學思考,從根本意義上建構法家思想的理論體系。他的法家思想成為了秦統一中國的指導思想和直接推動力。當然,他思想的片面性也迅速地暴露出來。因為對法治強調過極,忽視了民本、民權、民主的法制基礎,導致了暴政、酷政的實踐。秦統一六國後貫徹了韓非的思想,但專制暴政急速激化了那個時期的社會矛盾,最終導致秦二世速亡。

 

除了思想上的貢獻外,韓非的著作中還有大量的史料、寓言。這些史料具有獨特的史學價值,寓言也寓意深刻,具有獨到的論證意義。守株待兔、曾子殺豬、鄭人買履、自相矛盾、濫竽充數等兩千年來廣為人知寓言故事皆出於此。漢初黃老之學部分已受先秦法家思想影響。自董仲舒獨尊儒術後,兩千多年來儒學雖佔統治地位,但政體基本沿用法家的法制,儒法兼得是中國大一統的文化根基。法家的政治哲學在中國潛流傳承兩千多年,塑造了中國特有的政治文化,甚至影響到現代中國社會的形成。我們研究借鑑法家文化精華,把其中崇尚法治、公平正義的精神融入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建立起一種法治文化形態和社會生活方式。

作者:
上載日期:
2021年10月2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