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老子怎樣運用「道」在生活上?

mainsite_5000_0302_4_header_v1
mainsite_5000_0302_4_header_v1

老子的人生論要自然無為,才能與「道」合一。老子筆下,有眾人、俗人、侯王、君子,有道之聖人乃其人生最高理想。「道」不僅是世界萬物的最後根源和生存發展的根本,也是萬物(包括人)效法的根本原則。聖人是「道」在人間的化身,他的基本特徵是「守道同德」。與一般人不同,他心懷戒惕,莊重可親,真誠坦白,敦厚渾樸,胸懷開闊,淡泊恬靜。

 

知足寡欲

欲望是人的自然本性,屬自然之欲,所以老子並不主去欲、無欲、絕欲。但除了自然之欲外,還有人為之欲,即對權勢、名望、地位、貨財、聲色犬馬等欲求。老子認為這些人為之欲是對人生有害的,故主張要減損和絕棄。老子提出「去甚、去奢、去泰」,主張去除對聲色、服飾飲食、宮室等物欲的過分追求。認為若能知足去欲,這樣才是永遠的富貴。

0302ph033
老子與道
0302ph033

返樸歸真

由於人們容易被外物所蒙蔽,遠離本性,使社會混亂。所以老子主張返樸歸真,不受外間世俗影響,社會便能安定和平。他認為善於為「道」的人,其修養如嬰兒般天純未散,元氣充足,形全精和。外表呈現出單純本色,內心保持樸質狀態。

 

柔弱不爭

老子的處世方法是以退為進,以柔制剛。柔與剛、弱與強是互相依存及轉化,當事物處於柔弱時,當中包括了無限生機,預示快要轉化成剛強。相對而言,老子認為「物壯則老」,凡是剛強的事物,最終都會轉化成衰老而死亡。故為人不應逞強好勝,不要鋒芒畢露,才可免災避禍。柔弱的具體表現就是「不爭」,老子認為江海之所以能成為百川之王,是由於它處在低於百川的卑下之地。謙下不是永遠處下,不爭也不是消極退守,而是通過它以達至居前居上、最終獲勝之目的。

 

功成身退

「道」無聲無息地畜養萬物,功成而不居功、不主宰、不自恃,任由萬物自化自生。所以人們更不應矜功,若功成名就時仍鋒芒太露,貪慕成果,要求更大的名利,最終只會招致失敗。

作者:
上載日期:
2021年11月0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