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殷都的居所建築有何特點?

20207ph016
宮殿廟區乙二十基址的仿商代建築
20207ph016

殷墟的中心是宮殿區和王陵區。宮殿區在洹河南的小屯、花園莊兩村及其周圍。1958—1959年,在小屯村西約二百米進行考古鑽探,發現一條南北向的大壕溝,1986年再次鑽探,基本弄清了它的形狀和走向。此溝北接洹河,南至花園莊西南角即東折,一直向東延伸到洹河內。而洹水自西向東流,到小屯北即折而南行,宮殿區即在這河灣內的高地上。當時由洹河和壕溝把商王及王室成員的居住區與其他地區分開,並起到防衞作用。

 

殷商的宮殿建築,平面呈長方形、方形、凹字形、凸字形等多種,以長方形最為普遍,門以朝南為主,也有朝東的。殷商時期的宮殿通常都是高台建築,即宮室坐落在一整片夯土台基上。往往是建築面積愈大,台基愈高。高台建築的目的,在於防潮和通風,達到高爽明亮的效果。由於宮殿較高大,對於承重的柱、礎亦較講究。

 

殷墟宮殿建築,多為「四阿」式的頂,即屋頂是四面坡式。宮殿的屋簷,有的是單簷,亦有重簷,後者古文獻上稱之為「四阿重屋」,「重屋」增加了屋面的出簷深度,保護了牆體、防雨、防曬、保證良好的採光、通風條件,又避免了屋蓋過於碩大有損宮殿高聳形體的缺陷,這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一個成功的創造。這項建築技術,成為以後三千餘年主體殿堂建築的定制。當時宮殿的屋頂上還鋪上茅草,保溫隔熱。現今在殷墟博物館內,在原乙二十基址上,根據古建築學家楊鴻勳的設計,復原了一座「四阿重屋、茅茨土階」的宮殿,氣勢雄偉、巍峨壯觀。

20207ph017
婦好墓出土的銅偶方彝,其蓋似四阿式的屋頂
20207ph017

在殷墟宮殿區以外,於小屯西地、大司空村、孝民屯、苗圃北地、徐家橋等地都發現過建築形式及建築規模不同的居住址。按其形式,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地面房屋。房屋有的直接建在地面上,有些房屋的地基是先挖基槽,再填土夯打的。2004年,在北徐家橋村發現了一處規模較大的商代四合院式的夯土建築群,就是這種較講究的地面建築的代表。

 

第二類是半地穴式的房屋。建築時直接在生土中開挖坑穴,以坑壁作為屋牆的下部,再於其上培土加高,到一定高度時,架設木椽,用茅草或樹枝蓋頂。

 

第三類是地穴式的房屋。面積大多在幾平方米至十幾平方米之間。這類房子,都是從地面往下挖出坑穴,坑的深度多在2-3米之間,個別可深達6米。坑壁平整,坑的底部是居住面,堅硬而平整,有的還用火燒過,頂部用樹木枝幹和茅草(或再加上泥)封蓋。此類房屋,從坑底至坑口,大多有斜坡或階梯式的台階作為上下通道。

20207ph018
孝民屯商代房址A區分布圖
20207ph018

當時的中小貴族,居住於面積較大的夯土築造的房屋中,普通平民生活於面積較小的地上或半地穴房屋裏,而處於最底層的奴隸以潮濕狹小的地穴作為棲身之所。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6月16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