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殷商甲骨文怎樣反映商代科技繁榮?

20207phn002_01
月蝕(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20207phn002_01

商代在天文、曆法和醫學等科學技術方面有較大的發展,甲骨文中便有所記載。甲骨文中有月蝕的記載,蝕字寫作食。在武丁至祖庚前期的卜辭中有五次月蝕的記錄,即「癸未夕月食」、「甲午夕月食」、「已未夕皿(向)庚申月食」、「壬申夕月食」、「乙酉夕月食」。甲骨文中也有星象的資料,如「新星」、「大星」、「新大星並火」等,「新大星」是指新發現的大星,「火」即大火星,即心宿二 。後一辭大意為在大火星的旁邊出現了一顆新的大星,與大火星並行。上述甲骨文中有關月蝕和星辰的記載,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天文學記錄,特別是月蝕的記載,在世界上也是很古老的,這顯示出中國古代人民的偉大智慧。

bulb

心宿二

心宿二位於天蠍座心臟位置的星星,距離地球約33光年,顏色為火紅色,所以又稱為「大火」。

據甲骨文記載,商代的曆法是陰陽合曆,一年分為十二個月,月有大小之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為了調節太陽曆與太陰曆的參差,還設置閏月,所以甲骨文中有「十三月」,「十四月」的記錄,閏月置於年終或年中。甲骨文中,稱年為「祀」,如「隹王十祀」,指的是商王十年。年有大小,平年12個月,一般353至354日,閏年一般383至385日。甲骨文中一個月又分為三旬,每旬十日,以干支記日。當時還將晝夜的時間區分為十多個時段。

20207ph008
關於商代科學技術的甲骨文(示意圖)
20207ph008

甲骨文中醫學的資料較豐富,有許多關於疾病的記錄。甲骨文的疾字作,像人臥於床上遍體流汗。卜辭中有關疾病的名稱有疾首、疾目、疾自(鼻子)、疾口、疾齒、疾舌、疾言、疾腹、疾肘、疾心、疾足、疾趾、疾骨等。依現代醫學的分科,基本具備了內、外、耳鼻喉、牙、骨、婦產諸科,其中有關齲齒(小知識) 的記錄較其他國家要早。

bulb

齲齒

齲齒,意思是蛀牙。由於口腔不清潔,食物殘渣在牙縫中發酵,產生酸類,破壞牙齒的釉質,形成空洞,有牙痛、齒齦腫脹等症狀。

甲骨文中有三個字,與治病有關,其一,「」字作形,像人臥於床上,用手撫摩其腹,這應是按摩的寫照。其二,「床」字作形,像人臥於床上,腹上放有一撮草之形,可能是以火艾炙病之意。其三,是「殷」字,作形象人腹有病,一人用手持針刺患病之部位。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6月16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