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何謂「誠」與「信」?

0308phn001_01
《左傳》明刊本(圖片提供:左冬辰/FOTOE)
0308phn001_01

誠信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之一。無論在過去或是現在,對於建設人類社會文明都是極為重要。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認為人若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無立足之地,甚麼事情也做不成。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說:「夫婦有恩矣,不誠則離。」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間以誠相待,誠實守信,就能和睦相處,達到「家和萬事興」之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忠誠、互不信任,家庭便會逐漸崩潰。只有「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達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無私幫助的目的。否則,朋友之間充滿虛偽、欺騙,就決不會有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左傳》云:「信,國之寶也。」指出誠信是治國的根本法寶。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寧肯「去兵」、「去食」,也要堅持保留「民信」,因為孔子認為「民無信不立」,如果人民不信任統治者,國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腳。因此,統治者必須「取信於民」,正如王安石所言:「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0308ph001
《四書》
0308ph001

在現代社會,商人在簽訂合約時,都會期望對方信守合約。誠信更是各種商業活動的最佳競爭手段,是市場經濟的靈魂,是企業家的一張真正的「金質名片」。古語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只有做到真誠無偽,才可使內心無愧,坦然寧靜,給人帶來最大的精神快樂,是人們安慰心靈的良藥。人若不講誠信,就會造成社會秩序混亂,彼此無信任感,後患無窮。正如《呂氏春秋‧貴信》篇所說,如果君臣不講信用,則百姓誹謗朝廷、國家不得安寧;做官不講信用,則少不怕長,貴賤相輕;賞罰無信,則人民輕易犯法,難以施令;交友不講信用,則互相怨恨,不能相親;百工無信,則手工產品質量粗糙,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也不正。可見失信對社會的危害何等大啊!綜觀而言,誠信對於自我修養、齊家、交友、營商以至為政,都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美德,可見誠信在人類社會中是非常重要的。

 

「誠」是儒家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們立身處世,當以誠信為本。宋代理學家朱熹認為「誠者,真實無妄之謂。」肯定「誠」是一種真實不欺的美德。要求人們修德做事,必須效法天道,做到真實可信。說真話,做實事,反對欺詐、虛偽。《說文解字》認為「人言為信」,程頤認為「以實之謂信。」可見,「信」不僅要求人們說話誠實可靠,切忌大話、空話、假話,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誠實可靠。而「信」的基本內涵也是信守諾言、言行一致、誠實不欺。「誠」主要是從天道而言,「信」主要是從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誠」本是自然固有之,效法天道、追求誠信,這是做人的道理、規律。二者在哲學上雖有區別,但從道德角度看,「誠」與「信」則是同義等值的概念,故許慎在《說文解字》云:「誠,信也。」「信,誠也。」基本涵義都是誠實無欺,信守諾言,言行相符,表裏如一,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0308ph004
《朱子五經語類》
0308ph004

中國歷代儒家經典中,對誠信之道的論述頗多,如「無信人之言,人實不信。」(《詩經‧鄭風‧揚之水》)無誠信品德的人的說話,人是不應當相信的。所以,要使他人相信自己,就必須做誠實之人。「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遠於其身;小人之言,僭而無征,故怨咎及之。」(左丘明《左傳‧昭公八年》)君子之言,誠實而有證據,所以怨恨遠於其身;小人之言,越分妄言,又無根據,所以遭致怨禍。要求人說話要誠實,要有根據,切忌無實事根據的胡言亂語。「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論語‧述而》)孔子教導學生時,提倡「文」(即《詩》、《書》、《禮》、《樂》等典籍),「行」、「忠」、「信」並重,希望學生能做到博學多聞(文)、敦品勵行(行)、盡忠職守(忠)、誠實不欺(信),把智育與德育結合起來,做一名德才兼備的人。「政令信者強,政令不信者弱。」(荀子《荀子‧議兵》)施政守信國兵必強,施政失信國兵必弱。說明誠信是治兵的根本。「或問信,曰:『不食其言』。」(揚雄《法言‧重黎》)所謂信實,就是指不違背和忘記自己的諾言,一定要信守承諾,說到做到,言行一致。「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班固《白虎通義‧性情‧論五性六情》)從一定意義上,信就是誠,誠就是信,二者是相通的,基本內涵都是真實無欺。無論說話還是做事,都是誠實可信的。

0308ph002
《五經》
0308ph002

「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周敦頤《周子全書‧通書‧誠下》)誠是五常(仁、義、禮、智、信)的基礎,亦是人的各種善行的根源。可見,「誠」在儒家道德體系中是何等重要。「信者,無偽而已。」(程顥、程頤《河南程氏遺書‧卷一》)所謂「信」,就是無「偽」的意思。既不說假話,亦不做假事;既不自欺,亦不欺人。一切言行皆以誠實為本,排除一切虛偽、虛假。「夫信者,人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二》)「誠信」是人的法寶,因為「國保於民,民保於信」。君無信用不能使民,失去民心則不能守國。所以古代聖王不欺四海,五霸不欺四鄰。善治國者,不欺其民;善齊家者,不欺其親。可見,信在治國齊家中是何等重要。「誠則是人,偽則是禽獸。」(黃宗羲《孟子師說‧卷七》)誠信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之一,只有人具有誠信美德,而禽獸則是不講誠信的。如果人只求物質私慾而不講誠信,就是一種喪失人性的禽獸行為。

0308ph007
程頤
0308ph007
0308ph003
《四書章句集注》
0308ph003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6月0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