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0123ph030
0123ph030

五四運動發生於1919年5月4日的北京,是一場青年學生推動的愛國運動,參與的還包括隨之而來的各省市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以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為形式的運動。中國近代史與現代史的分界是以五四運動劃分的。

 

「五四運動」有時候也廣義上指1915年到1926年之間的新文化運動。這一時期,中國知識界反思中國傳統文化,以「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為引路者,探索中國的強國之路。

 

1919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完結後的巴黎和會中,中國要求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廢除日本強迫中國簽訂的《二十一條》,並將德國強佔的山東半島收回。但這一提案被拒絕。不僅如此,英、法、意還主張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在壓力之下,當時參加和會的北洋政府官員準備在合約上簽字,消息傳到國內,引起國民極大不滿。

 

1919年5月4日下午,來自北京13所學校的約三千名學生齊集天安門前,表達「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要求。他們舉着寫有「取消二十一條」、「還我青島」、「嚴懲國賊」等口號的小旗,發表演說、喊口號、遊行示威,到各國公使館以及總統府請願。他們要求懲辦曾經出賣國家主權,向日本大量借款的官員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等,還要求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憤怒的學生衝進位於北京趙家樓的曹汝霖宅,放火將其燒掉。這就是著名的「火燒趙家樓」事件。學生衝進曹宅後並沒有見到曹汝霖,只見到了章宗祥,於是將他痛打一頓。在愈演愈烈的抗議運動中,教育部官員和員警先後到場干涉,抓捕了部分學生,但是運動仍然持續。

 

這股學生運動的熱潮從北京傳到了全國各地,也從學生擴散到各階層民眾之中。廣州、上海、天津等地的學生在當地遊行,而市民、工商業者也以遊行、罷工等形式加入抗議運動。

 

曾任袁世凱政府工商總長的著名企業家張謇給徐世昌、段祺瑞等官員發了電報,說政府應該考慮怎樣解決外交失敗,而不是對付學生。割據地方的軍閥吳佩孚則聯合湖南各派將領發表通電,希望政府聽取民意,堅持到底。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為營救被捕學生四處奔走,在5月7日學生被釋放之後辭職抗議。

 

北京、上海等地的商界以罷市、不納稅的形式向政府示威。甚至各地「花界」(合法營業的妓女)也表示要不忘國恥,抵制日貨,量力捐助。各地媒體大量報道運動詳情,擴大了愛國輿論陣地。

 

五四運動最終取得勝利。6月28日,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合約上簽字。但雖然中國代表並未簽字,日本仍然霸佔了山東的權益。直到1922年,中日簽訂《解決山東懸案條約》,日本才將青島交還中國,但仍控制膠濟鐵路。但是,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一場偉大的思想啟蒙運動,喚醒了中國民眾對於民主的追求,對於中國命運的思考以及實際的參與,意義深遠。

上載日期:
2020年04月1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