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0123ph030
0123ph030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5月4日的北京,是一场青年学生推动的爱国运动,参与的还包括随之而来的各省市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以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为形式的运动。中国近代史与现代史的分界是以五四运动划分的。

 

五四运动”有时候也广义上指1915年到1926年之间的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中国知识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以“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为引路者,探索中国的强国之路。

 

1919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结后的巴黎和会中,中国要求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废除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二十一条》,并将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收回。但这一提案被拒绝。不仅如此,英、法、意还主张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在压力之下,当时参加和会的北洋政府官员准备在合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引起国民极大不满。

 

1919年5月4日下午,来自北京13所学校的约三千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前,表达“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要求。他们举着写有“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严惩国贼”等口号的小旗,发表演说、喊口号、游行示威,到各国公使馆以及总统府请愿。他们要求惩办曾经出卖国家主权,向日本大量借款的官员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还要求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愤怒的学生冲进位于北京赵家楼的曹汝霖宅,放火将其烧掉。这就是著名的“火烧赵家楼”事件。学生冲进曹宅后并没有见到曹汝霖,只见到了章宗祥,于是将他痛打一顿。在愈演愈烈的抗议运动中,教育部官员和警察先后到场干涉,抓捕了部分学生,但是运动仍然持续。

 

这股学生运动的热潮从北京传到了全国各地,也从学生扩散到各阶层民众之中。广州、上海、天津等地的学生在当地游行,而市民、工商业者也以游行、罢工等形式加入抗议运动。

 

曾任袁世凯政府工商总长的著名企业家张謇给徐世昌、段祺瑞等官员发了电报,说政府应该考虑怎样解决外交失败,而不是对付学生。割据地方的军阀吴佩孚则联合湖南各派将领发表通电,希望政府听取民意,坚持到底。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为营救被捕学生四处奔走,在5月7日学生被释放之后辞职抗议。

 

北京、上海等地的商界以罢市、不纳税的形式向政府示威。甚至各地“花界”(合法营业的妓女)也表示要不忘国耻,抵制日货,量力捐助。各地媒体大量报道运动详情,扩大了爱国舆论阵地。

 

五四运动最终取得胜利。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但虽然中国代表并未签字,日本仍然霸占了山东的权益。直到1922年,中日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日本才将青岛交还中国,但仍控制胶济铁路。但是,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唤醒了中国民众对于民主的追求,对于中国命运的思考以及实际的参与,意义深远。

上载日期:
2020年04月1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