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洋務運動如何促成中國學生留學海外?

0121ph016
第一批留學美國的幼童
0121ph016

向西方學習,當然以出國留學為最直接、簡便的途徑,但中國人留學之路卻是格外艱難和曲折。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未派留學生出國,但東南沿海已有傳教士開辦新式學堂,讓一些窮苦學生就讀,傳教士歸國時,也會順便帶學生出國,容閎(1828—1912年)就是這樣到美國留學。同時在興辦洋務過程中,洋務派也感到有必要派留學生出國學習,因此,曾國藩、李鴻章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初,多次上奏朝廷,提出派留學生的建議,終被批准,開始了現代中國人出國留學的國家政策。以後留學生愈來愈多,對中國社會、文化、中外交流,都起了重要作用。

0121ph017
石美玉,最早留美的女學生。於1896年歸國,長期當醫生
0121ph017

當時人普遍認為,出國留學有辱祖宗門楣,因此比較富裕的人,根本不願意讓子弟留洋,窮苦人家也感到漂洋出國很可怕。有一位留美幼童回憶說:「當我還是小孩子時,有一天,一位官員來到村裏,拜訪各住戶。看哪一家父母願意把兒子送到國外,接受西方教育,由政府負責一切費用。有的人申請了,可是後來鄉人散佈流言,說西方野蠻人會把他們的兒子活活剝皮,再把狗皮接種到他們身上,當怪物展覽賺錢,因此報名的人又撤銷。」由此可見,留學事業舉步維艱。因為時人不僅認為出國留學很丟臉,而且是很可怕的事,往往要簽「生死合同」。詹天佑出國時,父親需立下具結:「具結人詹興洪今與具結事,茲有子天佑,情願送赴憲局,帶往花旗國肄業。學習機藝回來之日,聽從中國差遣,不得在外國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此結是實。童男,詹天佑,年12歲,身中,面圓白,徽州府婺源縣人氏。曾祖父賢。祖世鸞。父興洪。同治十一年三月十五日。詹興洪(親筆畫押)。」

 

容閎為廣東香山南屏鎮(今屬珠海)人,字達萌,號純甫。1841年進澳門馬禮遜學堂,1847年,隨該校校長到美國。1854年,從耶魯大學畢業,是中國最早的留美畢業生。第二年他回到國內,經人介紹於1863年入曾國藩幕府。容閎利用種種機遇勸說興辦留學,並具體提出派幼童赴美的計劃,自願帶隊出國。他的建議得到曾國藩贊同,並向清廷奏報。曾國藩奏派上海廣方言館總教習陳蘭彬為留美學生委員(監督),容閎為副委員(副監督),並制定具體章程。決定挑選12至15歲兒童赴美,每年30名,學期15年。1872年8月12日,第一批30名幼童乘輪船離開上海,前往美國。1873年、1874年、1875年,第二、三、四批各30人相繼赴美,這是中國第一次由政府主辦的留學事業。1872至1875年間,容閎受命主持選派幼童赴美,任留美學生監督。不久,任清政府駐美副公使。回國後,因參與「戊戌維新」被清政府懸賞通緝,出逃香港,後再赴美。1912年在美國病故。

0121ph028
容閎
0121ph028

為使幼童生活有人照料,又能及早打破語言障礙,他們到美國後,被安置在美國人家中,每家二三人。到能聽、能懂英語講課時,才進入當地小學、中學,然後分別報考高等學校,接受專門教育。這些幼童很快適應當地的飲食起居,有人學會了鋼琴西樂,有人學會了棒球、籃球,他們與所住家庭建立起深厚感情。幼童除了學習英文及基礎課程外,還要學習中文。每三個月分批到固定地點學習漢語,讀四書五經,拜孔子牌位。他們優異的成績和良好品德,得到美國學校和家庭的好評。幼童很快適應美國生活,他們的穿戴、舉止和價值觀,不可避免地也發生較大變化。例如,美國學校注重體育運動,傳統的中式長袍馬褂使他們感到極不方便,特別是頭上的辮子,總是被人嘲笑,在運動中妨礙成績。有些學生就悄悄把辮子剪了。他們的變化引起中國留學監督陳蘭彬不滿,他甚至反對學生參加體育運動。他向國內匯報,這些學生揚棄中國文化,並強烈攻擊為學生辯護的容閎。他的匯報引起國內守舊勢力的共鳴,清政府最終在1881年,決定分批撤回留學生,幼童留學計劃就此夭折。

0121ph018
王寵惠,被譽為留學美國「三博士」,民國初年任外交總長等職
0121ph018

福州船政學堂開辦數年後,仍滿足不了人才培訓的需要,於是決定派學生出國留學。1877年春,挑選出學習製造者14名、藝徒4名、學駕駛者12名,到英、法兩國留學,學習製造槍炮、火藥、魚雷、駕駛、營造等。這些學生成績優異,回國後成為福州船政局和北洋水師的骨幹。1881、1886這兩年,又派出第二及第三批學生。第三批所學專業有所擴大,如化學、物理、英語、法語、拉丁語、法理學、國際公法、海軍公法等。船政留學生對中國造船業和海軍建設起了重要作用。船政局後來主要依靠留學生主持,參加甲午黃海之戰的12艘北洋水師船艦的管帶,有半數是首屆船政留學生。

0121ph015
留學歐洲的船政學生
0121ph015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4月1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