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洋务运动如何促成中国学生留学海外?

0121ph016
第一批留学美国的幼童
0121ph016

向西方学习,当然以出国留学为最直接、简便的途径,但中国人留学之路却是格外艰难和曲折。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未派留学生出国,但东南沿海已有传教士开办新式学堂,让一些穷苦学生就读,传教士归国时,也会顺便带学生出国,容闳(1828—1912年)就是这样到美国留学。同时在兴办洋务过程中,洋务派也感到有必要派留学生出国学习,因此,曾国藩、李鸿章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多次上奏朝廷,提出派留学生的建议,终被批准,开始了现代中国人出国留学的国家政策。以后留学生愈来愈多,对中国社会、文化、中外交流,都起了重要作用。

0121ph017
石美玉,最早留美的女学生。于1896年归国,长期当医生
0121ph017

当时人普遍认为,出国留学有辱祖宗门楣,因此比较富裕的人,根本不愿意让子弟留洋,穷苦人家也感到漂洋出国很可怕。有一位留美幼童回忆说:“当我还是小孩子时,有一天,一位官员来到村里,拜访各住户。看哪一家父母愿意把儿子送到国外,接受西方教育,由政府负责一切费用。有的人申请了,可是后来乡人散布流言,说西方野蛮人会把他们的儿子活活剥皮,再把狗皮接种到他们身上,当怪物展览赚钱,因此报名的人又撤销。”由此可见,留学事业举步维艰。因为时人不仅认为出国留学很丢脸,而且是很可怕的事,往往要签“生死合同”。詹天佑出国时,父亲需立下具结:“具结人詹兴洪今与具结事,兹有子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机艺回来之日,听从中国差遣,不得在外国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此结是实。童男,詹天佑,年12岁,身中,面圆白,徽州府婺源县人氏。曾祖父贤。祖世鸾。父兴洪。同治十一年三月十五日。詹兴洪(亲笔画押)。”

 

容闳为广东香山南屏镇(今属珠海)人,字达萌,号纯甫。1841年进澳门马礼逊学堂,1847年,随该校校长到美国。1854年,从耶鲁大学毕业,是中国最早的留美毕业生。第二年他回到国内,经人介绍于1863年入曾国藩幕府。容闳利用种种机遇劝说兴办留学,并具体提出派幼童赴美的计划,自愿带队出国。他的建议得到曾国藩赞同,并向清廷奏报。曾国藩奏派上海广方言馆总教习陈兰彬为留美学生委员(监督),容闳为副委员(副监督),并制定具体章程。决定挑选12至15岁儿童赴美,每年30名,学期15年。1872年8月12日,第一批30名幼童乘轮船离开上海,前往美国。1873年、1874年、1875年,第二、三、四批各30人相继赴美,这是中国第一次由政府主办的留学事业。1872至1875年间,容闳受命主持选派幼童赴美,任留美学生监督。不久,任清政府驻美副公使。回国后,因参与“戊戌维新”被清政府悬赏通缉,出逃香港,后再赴美。1912年在美国病故。

0121ph028
容闳
0121ph028

为使幼童生活有人照料,又能及早打破语言障碍,他们到美国后,被安置在美国人家中,每家二三人。到能听、能懂英语讲课时,才进入当地小学、中学,然后分别报考高等学校,接受专门教育。这些幼童很快适应当地的饮食起居,有人学会了钢琴西乐,有人学会了棒球、篮球,他们与所住家庭建立起深厚感情。幼童除了学习英文及基础课程外,还要学习中文。每三个月分批到固定地点学习汉语,读四书五经,拜孔子牌位。他们优异的成绩和良好品德,得到美国学校和家庭的好评。幼童很快适应美国生活,他们的穿戴、举止和价值观,不可避免地也发生较大变化。例如,美国学校注重体育运动,传统的中式长袍马褂使他们感到极不方便,特别是头上的辫子,总是被人嘲笑,在运动中妨碍成绩。有些学生就悄悄把辫子剪了。他们的变化引起中国留学监督陈兰彬不满,他甚至反对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他向国内汇报,这些学生扬弃中国文化,并强烈攻击为学生辩护的容闳。他的汇报引起国内守旧势力的共鸣,清政府最终在1881年,决定分批撤回留学生,幼童留学计划就此夭折。

0121ph018
王宠惠,被誉为留学美国“三博士”,民国初年任外交总长等职
0121ph018

福州船政学堂开办数年后,仍满足不了人才培训的需要,于是决定派学生出国留学。1877年春,挑选出学习制造者14名、艺徒4名、学驾驶者12名,到英、法两国留学,学习制造枪炮、火药、鱼雷、驾驶、营造等。这些学生成绩优异,回国后成为福州船政局和北洋水师的骨干。1881、1886这两年,又派出第二及第三批学生。第三批所学专业有所扩大,如化学、物理、英语、法语、拉丁语、法理学、国际公法、海军公法等。船政留学生对中国造船业和海军建设起了重要作用。船政局后来主要依靠留学生主持,参加甲午黄海之战的12艘北洋水师船舰的管带,有半数是首届船政留学生。

0121ph015
留学欧洲的船政学生
0121ph015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4月1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