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洋務運動下中國軍事建設新貌

0121ph009
北洋水師之炮艦鎮東號
0121ph009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洋務派開始購置西洋槍炮,操練西洋陣法。不久,湘軍、淮軍更大量裝備槍炮。李鴻章特別規定,淮軍必須學習西洋槍炮和陣法。「自強之術,必先練兵」這是洋務派最初的口號。從1861年起,洋務派開始購買洋槍洋炮,訓練西洋陣式。1862年,在天津組建「洋槍隊」,聘外國軍事教官主持。淮軍在李鴻章帶領下,「盡棄中國習用之鳥槍,而變為洋槍隊」,成為一支裝備先進的軍隊。1867年後,左宗棠所率領的湘軍也加快使用洋槍、洋炮,更換土槍、土炮。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以後,以洋槍、洋炮武裝起來的淮軍、湘軍,在許多地方逐漸取代清政府的八旗、綠營舊式軍隊,被稱為「防軍」。

0121ph010
海軍大臣載洵攝於1911年
0121ph010

在鎮壓完太平天國後,洋務派的軍事建設轉移到建船造艦和海防建設。他們在建立造船廠時,也開始籌建海軍。1874年,日本派兵侵略中國領土台灣,清政府大為震怒。洋務派提出,日本之所以來侵,就是因為學習了西方初建海軍。因此中國也應變改,建設現代海軍。同年11月初,清廷發表上諭,要求百官對建設海軍一事發表意見。一時奏章紛呈,其中最有份量的是李鴻章的《籌議海防摺》。洋洋萬言,分析了中國的險惡國際形勢,指出當前外患不同於歷代邊患,不能以傳統方法反侵略,只有變法,建設海軍和現代海防,才能保全中國。而現代海軍、海防的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李鴻章在此奏摺中,提出創辦民用企業的主張。到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籌建海軍仍處於分散的嘗試階段,在清政府內部並未引起太大重視。但隨着列強侵略加劇,洋務派也就加速了建設海軍的步伐,並具體提出建設北、東、南三洋水師。到1884年,實際建設的四支水師已初具規模。北洋水師防衞山東、直隸、奉天海域;南洋水師防衞江蘇、浙江海域;福建水師防衞福建、台灣海域;廣東水師防衞廣東海域。其中以北洋水師規模最大。

 

北洋水師是清政府最重要、戰鬥力最強的新式海軍,從創辦以來就由北洋大臣李鴻章掌握。1875年,李鴻章受命創辦,在他親自主持下,水師發展迅速,從外國購買了大量先進艦船。至1888年,共有軍艦25艘,官兵4,000餘人,由外國教官負責訓練。後因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水師發展緩慢,幾乎未增新艦。在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以後雖然又購了一些艦船,但已章法不存,無以成軍。1909年,清政府成立「海軍事務處」,北洋水師名義也取消了。

0121ph019
慈禧太后揮霍海軍經費,閒暇愛好扮觀音
0121ph019

南洋水師是清政府的新式海軍,由南洋大臣掌管。1875年,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沈葆楨受命,督辦南洋海防,大力擴充南洋海軍。後在歷任南洋大臣主持下,南洋水師不斷發展,共有大小艦船26艘,其中有巡洋艦5艘,但沒有鐵甲艦。除少數向外國購買外,大多為江南製造局和福州船政局所製造。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南洋水師奉命派五艘船艦支援福建。其中兩艦在戰鬥中自行鑿沉,以免落入敵手,另有三艘駛入鎮海,將敵擊退。1909年,清政府成立「海軍事務處」,將南、北洋各艦改編為「巡洋艦隊」和「長江艦隊」,南洋水師不再存在。

0121ph008
南洋水師之炮艇龍驤號
0121ph008

從1867至1882年,有數任的廣東地方官員已開始購買或自建一些小輪船,用於巡查緝私。1884年,發生中法戰爭,張之洞就任兩廣總督,加快建設廣東水師。但廣東水師仍以淺水船為主,大多數的艦船只能守口巡洋,只有數艘大船可出洋助戰。1894年,廣東水師的「廣甲」、「廣乙」、「廣丙」三艦參加中日海戰。「廣乙」艦中炮多枚,管帶林國祥下令自行鑿沉,以免落入敵人手中。「廣甲」艦被日軍擊沉,「廣丙」艦被俘。

 

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起,福建的地方官員開始購買小型輪船,用於巡洋緝私。隨着設立福建船政局,福建水師在六十至八十年代有較大的發展,船隻以福建船政局製造為主。1884年,法國艦隊在馬尾對福建水師發動突擊,水師倉卒應戰,旗艦「揚武」被水雷擊中,運輸艦「福星」衝入敵陣激戰,中彈爆炸。11艘船艦中被擊沉9艘(有兩艘後被撈起),官兵傷亡七百多人,幾乎全軍覆沒。此戰之後,福建水師僅增加兩艘艦隻,已難成軍。

0121ph007
水師官兵
0121ph007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4月1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