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洋务运动下中国军事建设新貌

0121ph009
北洋水师之炮舰镇东号
0121ph009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开始购置西洋枪炮,操练西洋阵法。不久,湘军、淮军更大量装备枪炮。李鸿章特别规定,淮军必须学习西洋枪炮和阵法。“自强之术,必先练兵”这是洋务派最初的口号。从1861年起,洋务派开始购买洋枪洋炮,训练西洋阵式。1862年,在天津组建“洋枪队”,聘外国军事教官主持。淮军在李鸿章带领下,“尽弃中国习用之鸟枪,而变为洋枪队”,成为一支装备先进的军队。1867年后,左宗棠所率领的湘军也加快使用洋枪、洋炮,更换土枪、土炮。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以洋枪、洋炮武装起来的淮军、湘军,在许多地方逐渐取代清政府的八旗、绿营旧式军队,被称为“防军”。

0121ph010
海军大臣载洵摄于1911年
0121ph010

在镇压完太平天国后,洋务派的军事建设转移到建船造舰和海防建设。他们在建立造船厂时,也开始筹建海军。1874年,日本派兵侵略中国领土台湾,清政府大为震怒。洋务派提出,日本之所以来侵,就是因为学习了西方初建海军。因此中国也应变改,建设现代海军。同年11月初,清廷发表上谕,要求百官对建设海军一事发表意见。一时奏章纷呈,其中最有份量的是李鸿章的《筹议海防折》。洋洋万言,分析了中国的险恶国际形势,指出当前外患不同于历代边患,不能以传统方法反侵略,只有变法,建设海军和现代海防,才能保全中国。而现代海军、海防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李鸿章在此奏折中,提出创办民用企业的主张。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筹建海军仍处于分散的尝试阶段,在清政府内部并未引起太大重视。但随着列强侵略加剧,洋务派也就加速了建设海军的步伐,并具体提出建设北、东、南三洋水师。到1884年,实际建设的四支水师已初具规模。北洋水师防卫山东、直隶、奉天海域;南洋水师防卫江苏、浙江海域;福建水师防卫福建、台湾海域;广东水师防卫广东海域。其中以北洋水师规模最大。

 

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最重要、战斗力最强的新式海军,从创办以来就由北洋大臣李鸿章掌握。1875年,李鸿章受命创办,在他亲自主持下,水师发展迅速,从外国购买了大量先进舰船。至1888年,共有军舰25艘,官兵4,000余人,由外国教官负责训练。后因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水师发展缓慢,几乎未增新舰。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以后虽然又购了一些舰船,但已章法不存,无以成军。1909年,清政府成立“海军事务处”,北洋水师名义也取消了。

0121ph019
慈禧太后挥霍海军经费,闲暇爱好扮观音
0121ph019

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新式海军,由南洋大臣掌管。1875年,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沈葆桢受命,督办南洋海防,大力扩充南洋海军。后在历任南洋大臣主持下,南洋水师不断发展,共有大小舰船26艘,其中有巡洋舰5艘,但没有铁甲舰。除少数向外国购买外,大多为江南制造局和福州船政局所制造。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南洋水师奉命派五艘船舰支援福建。其中两舰在战斗中自行凿沉,以免落入敌手,另有三艘驶入镇海,将敌击退。1909年,清政府成立“海军事务处”,将南、北洋各舰改编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南洋水师不再存在。

0121ph008
南洋水师之炮艇龙骧号
0121ph008

从1867至1882年,有数任的广东地方官员已开始购买或自建一些小轮船,用于巡查缉私。1884年,发生中法战争,张之洞就任两广总督,加快建设广东水师。但广东水师仍以浅水船为主,大多数的舰船只能守口巡洋,只有数艘大船可出洋助战。1894年,广东水师的“广甲”、“广乙”、“广丙”三舰参加中日海战。“广乙”舰中炮多枚,管带林国祥下令自行凿沉,以免落入敌人手中。“广甲”舰被日军击沉,“广丙”舰被俘。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福建的地方官员开始购买小型轮船,用于巡洋缉私。随着设立福建船政局,福建水师在六十至八十年代有较大的发展,船只以福建船政局制造为主。1884年,法国舰队在马尾对福建水师发动突击,水师仓卒应战,旗舰“扬武”被水雷击中,运输舰“福星”冲入敌阵激战,中弹爆炸。11艘船舰中被击沉9艘(有两艘后被捞起),官兵伤亡七百多人,几乎全军覆没。此战之后,福建水师仅增加两艘舰只,已难成军。

0121ph007
水师官兵
0121ph007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4月1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