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洋務運動有何發憤圖強的建設?

0121ph003
江南製造總局的炮廠
0121ph003

洋務派首先認識到的是洋槍、洋炮的威力,可以說,他們謀求富強,首先從購買和製造軍艦、槍炮、彈藥開始。從1865年江南製造總局的設立起,到九十年代中期,洋務派在全國各地,已創設了二三十家規模不等的官辦現代軍工企業。1861年,曾國藩攻陷太平軍所佔領的安徽安慶後,開始仿造和試造西洋槍炮炸彈,供給湘軍。這個「內軍械所」「全用漢人,未僱洋匠」。1865年,在化學家徐壽主持下,還造成一艘小輪船,命名為「黃鵠」號。雖然彈藥質量不佳,小輪船行駛遲鈍,但這畢竟是中國人初次自己製造西洋彈藥,自己製造蒸汽輪船的開端,洋務人士大受鼓舞,建廠造械的步伐也加快了。但這個「內軍械所」沒有機器設備,生產仍用手工,不是現代企業,後來併入南京的金陵機器製造局。

 

1865年,曾國藩、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製造總局,前身是美商「旗記鐵工廠」。洋務派將其買下,遷廠擴建,是清政府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大機器」軍事企業。有機器廠、鑄銅鐵廠、輪船廠、槍廠等,生產了大量的現代化槍枝彈藥。到1885年,建造了兵船八艘、小型船隻七艘,但因經費緊張而停止造船,改以修船為主。1905年,造船部分獨立,成為「江南船塢」,即今天上海「江南造船廠」的前身。兵工部分在1917年改稱「上海兵工廠」。

0121ph026
上海工廠的大煙囪,自洋務運動以後一直為西方工業文明的象徵
0121ph026

1862年,李鴻章率淮軍到上海鎮壓太平天國,任命英國人馬格里在松江設立彈藥廠。次年李鴻章攻陷蘇州後,把該廠遷到蘇州。1865年,又把該廠搬到南京,改名為「金陵製造局」,主要生產大炮和彈藥,由馬格里主管。金陵製造局多次擴充,1928年被國民政府併入上海兵工廠,改稱「上海兵工廠金陵分廠」。不久又取消分廠名義,改稱「金陵兵工廠」。

0121ph027
金陵製造局製造的火炮
0121ph027

福州船政局又稱馬尾船政局,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馬尾創辦。初期是清政府所經營規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廠,也是現代中國第一所專業船舶製造廠,生產了許多兵艦與商船。但在1884年中法戰爭中受到嚴重破壞,辛亥革命後,改稱為「海軍造船所」。抗日戰爭時再遭嚴重破壞,生產停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國民政府接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成為國有造船企業。

0121ph004
福州船政局
0121ph004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初,洋務派開始着手創辦民用企業。他們提出「寓強於富」的口號,除繼續經營軍工外,也開始興辦目的為「求富」的民用企業。興辦民用企業的更深層目的,也在於要「分洋商之利」,與洋人進行商戰。洋務運動初期,封建頑固勢力還很強大,引進機器和科技的新式企業遇到強大阻力。在這種情況下,發展新式企業,需要掌握實權的官員來保護和扶持。同時,由於清政府財政困難,拿不出鉅款直接投資,也只能由富商、買辦或退職官員募集私人股本,興辦企業,這就是「官督商辦」,即由商人出資認股,政府委派官員管理。因此有一批民用企業在十九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間脫穎而出,迅速發展。由於這些企業的局限性漸漸顯露出來,加上充滿衙門惡習和官場弊病,官商矛盾日益嚴重,以後漸為官商合辦或商辦所取代。

 

洋務派創辦的數十家民用企業,構成了當時中國資本主義企業的主體。「輪船招商局」簡稱「招商局」,是清末最早設立的民用輪船航運企業。李鴻章在1872年籌辦此局,第二年招商集股,正式成立,是洋務運動中第一個「官督商辦」的民用企業。總局設在上海,在海內外許多港口設有分局。1877年,收購美商「旗昌輪船公司」的產業,一度打破外輪壟斷中國航運的局面。1930年,國民政府將其改為國有,歸屬交通部。抗日期間,總局先遷往香港,後又遷往重慶,戰後回到上海。1949年後,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有。

0121ph005
輪船招商局
0121ph005

為了解決軍事工業和航運的燃料問題,洋務派開始注重自己使用機器開採煤礦鐵礦。1878年8月,在李鴻章籌劃下,「開平礦務局」正式開辦。該局實行「官督商辦」,注重保護投資者利益,對股東的權利作了明確規定,大大增強商辦色彩。該局規模不斷擴大,迅速佔領了天津的煤炭市場,甚至有能力抵制洋煤進口。1900年後為英資收購。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被日軍佔領。戰後為國民政府接收,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有。

0121ph006
開平煤礦
0121ph006

1879年,李鴻章在大沽與天津之間架設電線,試設電報。1880年10月,在天津設立「電報總局」,盛宣懷為總辦,同時設立「電報學堂」,僱洋人來華,教習電學及收發電報等,中國現代電訊事業終於誕生。「津滬線」於1881年11月竣工,為「官督商辦」,招集商股。後來電報事業迅速發展,到清末幾乎遍及全國。

 

「上海機器織布局」是清末最早期的「官督商辦」機器棉紡織廠。1880年,李鴻章委派鄭觀應等創辦此局,幾經周折,到1890年才開始投產。資本來源有公款和商股,利潤豐厚,營業興旺。但1893年10月突遭大火,全廠被毀。一個月後,李鴻章派盛宣懷等人重建,改稱「華盛機器紡織總廠」,另設十多個分廠。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4月1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