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洋务运动有何发愤图强的建设?

0121ph003
江南制造总局的炮厂
0121ph003

洋务派首先认识到的是洋枪、洋炮的威力,可以说,他们谋求富强,首先从购买和制造军舰、枪炮、弹药开始。从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的设立起,到九十年代中期,洋务派在全国各地,已创设了二三十家规模不等的官办现代军工企业。1861年,曾国藩攻陷太平军所占领的安徽安庆后,开始仿造和试造西洋枪炮炸弹,供给湘军。这个“内军械所”“全用汉人,未雇洋匠”。1865年,在化学家徐寿主持下,还造成一艘小轮船,命名为“黄鹄”号。虽然弹药质量不佳,小轮船行驶迟钝,但这毕竟是中国人初次自己制造西洋弹药,自己制造蒸汽轮船的开端,洋务人士大受鼓舞,建厂造械的步伐也加快了。但这个“内军械所”没有机器设备,生产仍用手工,不是现代企业,后来并入南京的金陵机器制造局。

 

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前身是美商“旗记铁工厂”。洋务派将其买下,迁厂扩建,是清政府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大机器”军事企业。有机器厂、铸铜铁厂、轮船厂、枪厂等,生产了大量的现代化枪枝弹药。到1885年,建造了兵船八艘、小型船只七艘,但因经费紧张而停止造船,改以修船为主。1905年,造船部分独立,成为“江南船坞”,即今天上海“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兵工部分在1917年改称“上海兵工厂”。

0121ph026
上海工厂的大烟囱,自洋务运动以后一直为西方工业文明的象征
0121ph026

1862年,李鸿章率淮军到上海镇压太平天国,任命英国人马格里在松江设立弹药厂。次年李鸿章攻陷苏州后,把该厂迁到苏州。1865年,又把该厂搬到南京,改名为“金陵制造局”,主要生产大炮和弹药,由马格里主管。金陵制造局多次扩充,1928年被国民政府并入上海兵工厂,改称“上海兵工厂金陵分厂”。不久又取消分厂名义,改称“金陵兵工厂”。

0121ph027
金陵制造局制造的火炮
0121ph027

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初期是清政府所经营规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厂,也是现代中国第一所专业船舶制造厂,生产了许多兵舰与商船。但在1884年中法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辛亥革命后,改称为“海军造船所”。抗日战争时再遭严重破坏,生产停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国民政府接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国有造船企业。

0121ph004
福州船政局
0121ph004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洋务派开始着手创办民用企业。他们提出“寓强于富”的口号,除继续经营军工外,也开始兴办目的为“求富”的民用企业。兴办民用企业的更深层目的,也在于要“分洋商之利”,与洋人进行商战。洋务运动初期,封建顽固势力还很强大,引进机器和科技的新式企业遇到强大阻力。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新式企业,需要掌握实权的官员来保护和扶持。同时,由于清政府财政困难,拿不出巨款直接投资,也只能由富商、买办或退职官员募集私人股本,兴办企业,这就是“官督商办”,即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委派官员管理。因此有一批民用企业在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间脱颖而出,迅速发展。由于这些企业的局限性渐渐显露出来,加上充满衙门恶习和官场弊病,官商矛盾日益严重,以后渐为官商合办或商办所取代。

 

洋务派创办的数十家民用企业,构成了当时中国资本主义企业的主体。“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是清末最早设立的民用轮船航运企业。李鸿章在1872年筹办此局,第二年招商集股,正式成立,是洋务运动中第一个“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总局设在上海,在海内外许多港口设有分局。1877年,收购美商“旗昌轮船公司”的产业,一度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1930年,国民政府将其改为国有,归属交通部。抗日期间,总局先迁往香港,后又迁往重庆,战后回到上海。1949年后,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

0121ph005
轮船招商局
0121ph005

为了解决军事工业和航运的燃料问题,洋务派开始注重自己使用机器开采煤矿铁矿。1878年8月,在李鸿章筹划下,“开平矿务局”正式开办。该局实行“官督商办”,注重保护投资者利益,对股东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大大增强商办色彩。该局规模不断扩大,迅速占领了天津的煤炭市场,甚至有能力抵制洋煤进口。1900年后为英资收购。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占领。战后为国民政府接收,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

0121ph006
开平煤矿
0121ph006

1879年,李鸿章在大沽与天津之间架设电线,试设电报。1880年10月,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盛宣怀为总办,同时设立“电报学堂”,雇洋人来华,教习电学及收发电报等,中国现代电讯事业终于诞生。“津沪线”于1881年11月竣工,为“官督商办”,招集商股。后来电报事业迅速发展,到清末几乎遍及全国。

 

“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清末最早期的“官督商办”机器棉纺织厂。1880年,李鸿章委派郑观应等创办此局,几经周折,到1890年才开始投产。资本来源有公款和商股,利润丰厚,营业兴旺。但1893年10月突遭大火,全厂被毁。一个月后,李鸿章派盛宣怀等人重建,改称“华盛机器纺织总厂”,另设十多个分厂。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4月1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