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30075ph025
30075ph025

老子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是道教的創始人,道家學派的創立者,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的代表作品《道德經》,其「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思想被後人莊子繼承和發揚,與莊子並稱為「老莊」。

 

有關老子的生平經歷,大多是傳說故事。據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生於苦縣厲鄉曲仁里,在周朝擔任過管理典籍、圖書的守藏史,這一時期孔子曾經兩次求教問禮於老子。在周王朝走向衰敗時,老子騎着青牛準備歸隱西域。西行路上,路過函谷關時,函谷關守令尹喜熱情款待老子,並強烈請求老子在歸隱前著書立說,老子從善如流,提筆寫成《道德經》一書。

 

《道德經》記載了老子的思想,體現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和核心,以「道」和「德」為核心,集中體現了老子的宇宙觀、政治主張、治國理念、道德觀念、行為原則等,構造出一個樸素而又寬廣深遠的宇宙觀、人生觀、方法論的宏大框架,被譽為萬經之王。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僅次於《聖經》,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老子作為中國古代哲學先哲、思想先驅、道家學派創始人,其思想內涵博大精深,涵蓋了哲學、自然、治國、民主、軍事、修身、養生、美學等多個方面的內容。老子提出「道」的概念,作為自己哲學思想體系的核心。在此基礎上,他推崇「道法自然」,提倡「無為而治」,提出「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為無為,則無不治」、「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的治國理念,提出「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的軍事思想,提出「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的民本思想,提出「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美學思想,此外,還有「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無為而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的知足常樂、「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的剛柔相濟、「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的以柔克剛修身之術和為人之道。

 

道教尊奉老子為祖師,尊稱為「太上老君」,並將農曆二月十五日定為太上老君誕辰日。老子文化是道家和道教文化的源頭,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頭之一,它以道為核心,以德為依託,形成道法自然、寧靜致遠、和氣致祥、上善若水、儉樸慈愛的豐富文化內涵,表現出老子自然觀、國家觀、社會觀和人生觀的大智慧。近年來,內地愈來愈重視老子文化,河南省鹿邑縣老子故里被命名為「中國老子文化之鄉」,並在此建立「中國老子文化研究中心」。2014年,《老子傳說》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傳承老子思想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者:
上載日期:
2021年10月2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