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外禮節語言有何不同之處?

0607phn006_01
中外禮節有很多不同之處(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0607phn006_01

我們豎起大拇指通常表示讚賞,但在希臘、俄羅斯、非洲西部等地方,則是不禮貌的動作。其實,不同的國家或民族,乃至不同的方言或行業,都有其禮節語言和禁忌。所以,當我們身在外地時,必須「入境問禁,入鄉隨俗」,否則貽笑大方,使自己尷尬之餘,亦可能耽誤大事。中外禮節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談話、手勢、表情語以及禁忌等方面。

 

談話

在中國內地,問一個人的工作、工資、婚姻、政治傾向等十分正常。但在國外,特別是歐美,強調個人權利、價值及隱私,所以一切有關他人的身體、疾病詳情、工資、財產、年齡等私人的問題,都不該追問或打聽。東方人常會問「最近身體好嗎?」,但西方認為這樣問會招致疾病和事故,如果這樣問他們,他們也會禮貌地回答「謝謝!」、「您看呢?」來敷衍;東方人獲得榮譽和鼓勵,會謙虛地說「哪裏、哪裏,還很不夠!」,西方人則會說「謝謝!」、「謝謝你!」、「蒙你誇獎,多謝!」等,樂意地接受他人的讚賞。

 

手勢語

在中國,大拇指上伸,是讚美之意;在尼日利亞,是歡迎遠方客人;在日本,是男人、你的父親之意;在美國、墨西哥、荷蘭、斯里蘭卡等國,表示祈禱幸運。小拇指向上伸,在中國,表示微不足道、小之意;在日本,表示女人;在菲律賓,表示小孩;在緬甸和印度,則表示男士想上廁所。手指貼嘴,在中國、俄羅斯,表示不要說話;在危地馬拉印第安人中,則表示繼續說下去之意思。手指挨喉嚨,在中國及日本,表示斬首、死亡、被開除或解僱;在俄羅斯,則表示吃得太多、很飽、不能再吃。向上伸食指,在中國,表示數目,指一、一百、一千等整數;在美國,則表示稍候片刻;在緬甸,表示請求別人幫忙;在中東,用食指指東西是不禮貌的。

 

表情語

點頭,在大多數國家,表示同意,在希臘、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則相反,表示否定、不同意,搖頭反而表示同意。揚眉毛,在美國,表示見到美女;在秘魯,表示請你付款;在湯加,表示默許。眨眼,在意大利,表示贊同對方的幽默說話;在台灣,是不禮貌的行為;在澳洲,向女性眨眼是極大的失禮。目不轉睛,在美國、瑞典,表示自己誠實、尊重對方;在日本,是不敬無禮的表現;在地中海沿岸的國家,是不吉祥的意思,會帶來災害。

 

禁忌

中國人傳統都忌諱死亡,如將「死」改稱為「逝世」、「辭世」、「離世」等。由於「四」與「死」發音相近,在台灣醫院內,沒有「四」號樓或「四」號病房。同時,人們也忌諱提及與死亡、喪葬、災禍有關的詞語,如「棺材」改稱為「壽材」、「壽」等。舊時春節前,家家戶戶要炸麵食,以備春節時食用,見面時如果問「炸完了嗎?」回答者一般不會理會,也有反問「您完了嗎?」。所以,應該問「炸好了嗎?」以討一個口彩。有漁民在場吃飯,不能講把盤中的魚「翻過來」,只能說「轉轉舵,掉掉向」。坐船時,不能問「這船裝了甚麼貨,這麼沉重?」,「沉」有沉船、翻船的意思,這是漁民所忌諱的。淮海地區的農村村民打井取水,如果有人在挖井時問:「出水了嗎?」、「打多深了?」等是不受歡迎的,因為打井如果不出水是非常尷尬的事情。廣東地區忌說「乾」、「輸」,所以把「豬肝」叫做「豬潤」,「豆腐乾」叫做「豆潤」;「通書」叫做「通勝」。

 

在日本,人們最忌諱「死」這個字眼,一切發音與之相近似的詞語也都被列入忌諱之列。例如,在日語中,「4」與「死」字諧音,故人們忌諱「14」、「24」、「44」等帶「4」的數位,在日本的醫院、一些著名飯店、賓館、機場等公共場合,往往沒有「4」號。在進餐時,忌諱說「一片」,因與「殺人」諧音,也忌諱說「三片」,因與「殺身」諧音。在喜慶場所,忌諱說「離去」、「切斷」、「分別」、「歸去」等詞語,因為含「破裂」之意。西方人都忌諱「13」這數字,他們認為「13」代表不吉祥、不幸的象徵,當13日與星期五同在一天,更視為最不吉利。這禁忌源於《聖經》,耶穌和他的12個門徒(共13人)一起吃最後的晚餐,那天是星期五,其中一個門徒叫猶大,為了得到30塊銀幣,將耶酥出賣給猶太教當權者。耶穌被出賣後,繼而被釘在十字架上。這個故事流傳至今,故西方人視「13」是不吉祥的,對之忌諱。在阿富汗,人們忌諱說「13」及「39」兩個數字,認為是不吉祥的。在埃及、摩洛哥,「3」、「5」及「7」是積極及吉祥的,而「13」視為不吉利。在加納,「7」、「11」、「13」及「17」是不吉祥的,人們忌以「愚蠢」、「傻瓜」、「畜牲」等字眼罵人。若說出別人身體的部位,也是不禮貌的,如「你的頭」、「他的手」等,都是對別人的冒犯。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3月1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