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閩族、越族因何變成閩越族?

30068ph001
閩人的先祖之地,三明市萬壽岩古遺址公園。(王鷺佳攝)
30068ph001

遠古時期,福建省境內聚居着一群以崇拜蛇為主體的原始民,先秦典籍稱之為「閩」人。作為族稱,大約形成於奴隸社會初期(相當於中原夏朝)。後來閩人逐漸繁衍於福建各地乃至周邊地區,形成許多不同支系的部族。這些不同支系的部族,經歷長期的兼併或聯盟,最後產生了七支具有一定實力的區域部落集團,或稱七個小方國,所以,先秦典籍又把這七個支系的閩人聚居地稱為「七閩」地。七閩的地域涵蓋今福建全境,浙江南部的溫台處三州,廣東東部的潮州、梅州和江西鉛山縣一帶,今台灣省也是閩族居住地。

30068ph005
建甌廣場青銅大鐃(賴小兵攝)
30068ph005
30068ph002
閩江出海處
30068ph002

越族勢力達到閩地,應在楚威王滅越之時(公元前334年),「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台灣通史》更明確指出:「楚滅越,越之子孫遷於閩,流落海上或居湖。」說明越國敗亡之後,越國貴族率越人入閩。越人以其強大的武裝力量、政治勢力、社會組織和先進的生產力控制了閩族社會組織,影響着閩族的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到了戰國晚期,在原「閩」的地域內,形成了無諸領導的閩越國和搖領導的東甌國。閩和越結合為閩越族,閩越國和閩越文化才真正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30068ph003
閩江訴說着千年古閩文化
30068ph003

閩越文化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是指閩越民族全部的歷史文化,狹義的是指秦漢時期的閩越族文化,也就是閩越國的文化。

 

閩越族文化與中原華夏文化的接觸與交流,可以上溯到原始社會。據中國較早的文獻記載,在堯舜時代,中原地區的華夏族已與閩越地區的原始部落有聯繫。如《尚書•堯典》曰:堯「申命羲敍宅南交,曰明都」。《大戴劄記•少間篇》亦曰:「虞舜以天德嗣堯,南扶交趾。」這裡的「南交」、「交趾」等名稱,指的都是閩越及嶺南越族地區。堯舜是中國夏朝以前傳說中的人物,大抵是相當於原始社會末期軍事民主制下的一位部落聯盟酋長。儘管「宅南交、撫交趾」的具體內容今日已不可詳知,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閩越地區與中原地區在遠古時期互相交往史實的一些朦朧記憶。

30068ph004
西漢閩越王城於199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趙勇攝)
30068ph004

自商周時期起,閩越地區與中原文化交流日益加強。商朝初年,伊尹受湯之命下令四周少數民族各以其土特產來朝貢,其中有「正南甌鄧、桂園、損子、產里、百濮、九菌,請令以珠璣、玳瑁、象齒、文犀、翠羽、菌鶴、短狗為獻」。從「正南」的方位看,這裡提及的「甌」,是指活動在閩北地區的越人。

30068ph006
蜑家漁船停泊閩江兩岸
30068ph006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8月2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