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諺語如何豐富中國的民族語言?

30009ph003
諺語是中國語言裏重要一環
30009ph003

諺語是千百年來人們各種社會實踐經驗的總結,它以廣泛的社會文化為依託展現真知灼見和民族智慧。俄國文豪高爾基曾說:「諺語和民歌都是簡短的,可是它們所包含的智慧和感情,卻夠寫出整本的書來。」「夠寫出整本的書來」的諺語,自然包羅萬象,豐富多彩。漢語的諺語有多少?這是一個難以準確回答的問題。用文學方式回答,高雅些叫多得像夜空裏的星星,通俗些叫多如牛毛。1934年世界書局出版的《民間諺語全集》收通用諺語4,000餘條,1961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諺語資料》收45,000餘條,1989年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華諺語志》收諺語52,115條。統計諺語數量的困難在於地域、方言的制約和選條原則的掌握。中國地域遼闊,方言複雜,難以盡收。

bulb

高爾基

高爾基(1868—1936年),原名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作家,蘇聯文學的創始人。他出身在一家貧困的家庭,一生只上過兩年學,完全靠自學成才。代表作有《母親》、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通諺是通用諺語,也就是流行地區廣、多人使用的諺語。通行廣本是諺語特點,但這個「廣」是由「不廣」或「不太廣」的地方性諺語發展而來的。一些地方性的諺語在流行過程中為更多人所接收、使用,逐漸擴大了使用地區範圍,變為通用諺語,相對於通諺的是地方諺。地方性諺語流行於特定的區域和人群,流行範圍有一定限制。其實。諺語的地方性是諺語的本色。最早的諺語多少帶有地方色彩。例如《史記‧樗里子傳》裏提到的「秦人諺」,《季布傳》裏的「楚人諺」、《漢書‧韋賢傳》裏的「鄒魯諺」。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諺語也承載着社會的歷史。幾千年的中國歷史近乎一步一個腳印地刻記在漢諺中。從傳說到有史可查,三皇五帝、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宋元明清以至近代現代,歷代正史或傳說均可在漢諺中得到反映。「古老中華一條龍,龍的祖先在黃陵」。陝西黃陵有黃帝陵,據說是中華民族始祖的「五帝」之首的黃帝埋葬衣物的地方。「大意失荊州」指三國蜀將關羽鎮守荊州,因驕傲輕敵而使荊州被東吳攻取,事見《三國演義》。此諺也說成「大意失荊州,驕傲失街亭」,下句指蜀將馬謖、王平因輕敵而失守戰略要衛街亭,同見《三國演義》。「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指宋朝田登做州官,為了顯示身分高貴,要別人講話或引文避開他的名字「登」字。元宵節州裡放燈發佈告,本應寫「本州依例放燈三天」,但「燈」與田登的「登」同音,只好找一個與「燈」意義相近的「火」字,「放燈」成了「放火」,於是才有此諺語。

30009ph004
諸葛亮是《三國演義》小說裏的重要人物
30009ph004

諺語承載了許多歷史事件,也承載了許多與事件相關聯的各樣人物。人物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物得以成名,往往與事聯在一起,形成人、事難分,亦事亦人。諺語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說的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寵臣和珅,他由乾清門侍衞小官一路攀升,直至尚書、大學士、太子太保,一等公爵。和珅大肆貪污受賄,聚斂大量財富。乾隆死後,嘉慶皇帝即位,嘉慶處死和珅,沒收他贓款折合白銀11億兩,而當時清政府年收入才7,000萬兩,所以才有此諺語。此諺是說和珅,但也是清廷官吏腐敗之事。諺語「說到曹操,曹操就到」形容提到誰,恰巧誰就來了。此諺也作「說到張飛,張飛就到」。曹操、張飛均為三國時人物。諺語中的人物往往作為某種概念的化身,而不必是「真人真事」。諺語「人多出韓信」、「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都是說「眾人出智慧」。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諺語,諺語是民族語言的組成部分之一。諺語是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英雄所見略同」,會有些雷同的諺語,儘管使用的語言不同。例如漢諺「瓦罐不離井上破」就和俄羅斯諺語相同。由於民族的歷史、文化、山川風物以及心理狀態等的不同,諺語的內容總會有一定的反映,使諺語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木匠誇鋸,蒙古人誇馬」一句諺語說出了蒙古族和馬的親密關係。蒙古民族的經濟生活曾經長時期以游牧為主,草原上的馬在游牧生活中地位極為重要,馬出現在諺語中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人民群眾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諺語,諺語也閃耀着群眾智慧之光。有人說:「牡丹是百花之王,諺語是智慧之花。」作為「智慧之花」的諺語,它對客觀事物的認知極其深刻,具有強烈的穿透力。大的如天文地理、軍事政治不必說,小的如琴棋書畫也都刻劃入微。拿書法來說,諺語「字要習,馬要騎」、「字無百日工」是說書法是要靠長時間勤學苦練,不下功夫寫不好字;「書法書法,學書遵法」是說寫字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再如關於棋類,中國象棋是一種國粹,棋諺可以簡要地展示它的遊戲規則:「馬走日象走田,小卒一去不回還」。棋諺充滿運棋的智慧。以小見大,以一斑可窺全豹,諺語的智慧之光到處閃爍。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1月29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