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最早的學術著作《易經》

0709ph031
0709ph031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人們一般說上古三大奇書包括《黃帝內經》、《易經》、《山海經》,但它們成書都較晚。《易經》也稱《周易》,或簡稱《易》,「易」 是變化的意思,《易經》就是講變化的書。孔子為《周易》作傳後,《周易》才成為儒家經典,稱為《易經》。

 

《易經》一書共分64卦,每卦都由卦象、卦名、卦辭與爻辭四部分組成。《易經》堪稱中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著作,歷代的註解和闡釋約有二千種,其中有通過分析卦象與卦爻辭來占卜的著作,也不乏致力闡述《易經》哲學思想。《周易》一書主要包含三部分:卦象、卦爻辭與大傳,形成年代各有不同。按傳統說法,卦象是伏羲所作,卦爻辭是周文王所作,大傳是孔子所作,這也就是所謂的「人更三聖,世歷三古」,即《周易》成書經歷了上古、中古與近古三個時期,是經伏羲、周文王與孔子三位聖人前後完成的。《周易》最初的藍本,可能是古人對占卜結果的記錄,後來演變為一種占卜工具書,因此《周易》的內容是不斷增添、不斷修正。經過孔子整理之後,此書才最後定型。

 

解釋和闡述儒家經典的書籍被稱為「傳」。歷代學者都認為,為《周易》所作的「傳」約有二千種,其中成書最早的是孔子的「易傳」,又稱《十翼》。因為是孔子所作,所以《十翼》也稱為《大傳》,歷來被視為「經」的一部分。至於後代學者所作的「易傳」,則是對《周易》原文和孔子的「傳」的解釋和說明。《周易》最初雖然是占卜之書,但流傳到春秋末期,經孔子修訂後,已不僅用於占卜,其中更包含豐富的哲理。《周易》產生於原始宗教,又具有哲學內容,這種雙重身份決定了後世對《易》學形成了義理、象數兩大派別。義理派重在發掘《周易》的思想內容,以卦爻之外無別象。象數派重占卜,追求《周易》的神秘性,無限地誇大象數的作用。到宋代產生的圖書學,創制所謂無極圖、太極圖、先天八卦圖、後天八卦圖、河圖、洛書等,就是象數派《易》學的一種極端發展。至今此派仍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易》學發展,還可以按時代分為先秦《易》、漢《易》、魏晉玄學《易》、宋《易》和清代朴學《易》等五個階段。我們今天研究《周易》,也應該繼承和發揚孔子的方法,學習《周易》所包含的哲學,用以指導我們的生活,在人生中盡可能少犯錯誤,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把《周易》當作「寡過」之書。

 

孔子根據自己的治學經驗,選用《詩》、《書》、《禮》、《易》、《樂》、《春秋》六本典籍作為教材。孔子去世後,其弟子仍舊使用這六種教材。隨着儒家的影響力擴大,這六種著作漸漸被賦予「經」的地位,被視為權威,稱為「六經」。但秦皇焚書後,六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樂》經更失傳了。至漢代,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被確立,但「六經」僅存五種,此「五經」自此便成為中國學術的正宗。《周易》所包含的哲理,也就在中國思想界佔領導地位。從漢代開始,《易經》被正式確立為儒家經典之首。

 

在中國學術史上,《周易》是唯一將符號系統與文字系統結合為一的古籍;在後來的發展中,儒、道二家都將此書奉為經典。《周易》的影響不僅對中國影響深遠,甚至在國外被廣泛傳播。《周易》傳到歐洲後,也在學術界產生巨大影響。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稱讚此書「代表中國人的智能」。甚至,德國自然科學家、數學家和哲學家萊布尼茲認為,「八卦」體系與他發明的二進位制互相符合。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1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