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太極

30066phn003_01
30066phn003_01

中國太極拳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源遠流長,包含道家和儒家的精神哲理,融合了力量、平衡、姿勢以及凝神靜氣等要素,具有健療養生之功效,經國家推廣,民間優化,成為中外不同年齡人士均可學習的運動。

 

太極拳的起源有多個說法,其中楊式、吳式、趙堡均堅持武當張三丰創拳之說,奉張三丰為始祖。一直以來,習者均奉張三丰為祖師,逢四月初九,太極拳眾均聚宴,稽首行禮以紀張三丰祖師之誕辰。

 

張三丰後,經過長期的流傳,演變出許多流派,有陳式、楊式、吳式、武式、孫式等五大派系,譽稱為「五式太極拳」。陳式太極拳分老架和新架兩種,陳式後人認為太極拳始自其祖陳王廷;楊式太極拳始自河北永年人楊露禪,他武技高超,人覺此拳軟綿綿,就稱之為「綿拳」,後楊在北京成名,稱之為「太極拳」;吳式太極拳始自滿族人全佑,先後習拳於楊露襌和楊班侯,終成一代大師;武式太極拳以楊式太極拳及趙堡太極拳為基礎,加上其始創人武禹襄的多年經驗編成;將孫式太極拳發揚光大的是清末河北完縣人孫祿堂,他獲武式太極拳宗師郝為真傳授。此外,還有鄭子太極拳、顧式太極拳、李氏精簡太極拳、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等,各派的套路種類極為多樣化。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體委為了推廣普及太極拳和符合國家競賽標準,簡化了太極拳,其中廿四式太極拳成為流傳最廣之入門套路。

 

太極拳理論方面,除武當山張三丰的《太極拳經》以及王宗岳的《太極拳論》等外,各大太極派別也有自家一套的家傳拳譜,如楊澄甫的「太極拳說十要」、《楊澄浦家傳手抄太極拳老譜》、《太極法說》、《陳式太極拳圖說》、《班侯九訣》等。

 

至於太極門中的技藝,除徒手的太極拳、太極推手、太極散手外,還有器械套路的太極劍、太極刀、太極槍以及方天畫戟等,各有不同的演練方法、用法及動作。另外,國家體委也發展了一套太極拳推手套路,將各家推手法合為一套,雙人連續對練,在訓練時有層次,亦可作表演之用。

 

香港的太極拳運動,大概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輕慢柔和的太極拳傳到香港初期,其實用性常受質疑,但那時來港的都是有深厚功力的宗師,均能使其太極拳別開一面。最初在港傳授的是楊式太極拳,之後是吳式太極拳,七十年代後有陳式,八十年代有孫式、和式及趙堡,教授武式的比較少。之後推行了國家的規定及各派的簡化套路,如廿四式、四十二式、四十八式等。加上政府的積極推廣,使到香港的太極拳真正得到全面普及發展。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1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