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四書五經

0701ph041
0701ph041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中國儒家經典書籍,是南宋以後儒學的基本書目,儒生學子的必讀之書。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四書的經典地位到南宋以後才確立起來,當中的主要內容是道德修養和治理國家的道理。

 

《論語》是孔子弟子編輯的一本書,共有二十篇。每篇錄有二三十節孔子與弟子之間的對話,或是孔子的行為事跡,內容生動豐富。孔子心中的政治觀、人生觀,就在這些生動的對話中展示出來。孔子的儒家思想基本上堅持「親親」、「尊尊」的立法原則,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儒家思想不僅被封建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思想,甚至至今都對中國社會上產生着深遠影響。《孟子》是孟子所撰寫的一本書。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晚年和弟子萬章等人編纂了《孟子》一書,全書共七篇,每篇分上下兩章,內容主要是記述孟子如何勸說當時的國君實行仁政。自漢代起,《孟子》一書已有很大的影響,北宋時被列入為儒家的經典。《中庸》是一篇寫於先秦時代的儒家文章,內容是講述儒家的中庸思想,認為做事不偏不倚是最高的道德準則。《大學》是一篇寫於先秦時代的儒家文章,內容是講述儒家的治國道理,其中包括有著名的「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後來儒家思想的發展影響很大。有關《大學》的作者,舊說是由孔子的大弟子曾子所寫。宋代朱熹(1130—1200年)把它與《論語》、《孟子》、《中庸》 合編為四書,成為宋代以後儒家最重要的經典之一。

 

五經指的是《詩經》、《書經》、《禮經》、《易經》、《春秋經》,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在之前,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本書也被稱做「六經」,其中的《樂經》後來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經。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四書之名始於宋朝。

 

《詩經》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本詩歌集,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時代(公元前十世紀至前六世紀)的一些民歌和貴族詩歌,一共有305首。《詩經》最早只稱為《詩》,是由西周時掌管音樂的官員採集編纂的,那時的詩歌都配有音樂,官府會在一些重要的禮典儀式上演奏這些詩樂。《尚書》又稱為《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史料彙集,包括虞(堯舜時代)書、夏書、商書、周書,內容都是政治性的文誥。《尚書》的彙編大概是在春秋時代,由誰人所編現在已無法知道。儒家關於「禮」的書有三種,分別是《儀禮》、《禮記》和《周禮》。《禮記》、《周禮》後來都成為了儒家經典,其中《禮記》的影響尤其深遠。我們現在了解古代的禮制,主要是依據《儀禮》和《禮記》。《周易》包括兩個部分:《易經》與《易傳》。《易經》是西周時代一本占卜書,內容包括有八卦、六十四重卦、三百八十四爻,以及卦辭和爻辭。《易傳》是戰國時代的儒者對《易經》的解釋,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繫辭》上下、《文言》、《序卦》、《說卦》、《雜卦》十篇。《春秋》是春秋時期魯國的一部編年史,共記載了242年的歷史(公元前722—前481年),由魯國史官所作。從戰國至西漢,陸續出現了多種解釋《春秋》的書,其中最有名的三本是:《公羊傳》、《穀梁傳》、和《左傳》。

 

四書五經作為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其傳達了以「仁」為核心的中國基本人文關懷,建構了以仁、義、禮、智、信等道德標準為核心的價值體系。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1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