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端午節

30059phn003_01
30059phn003_01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端午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遺產內容包括湖北秭歸的「屈原故里端午習俗」、湖北黃石的「西塞神舟會」、湖南汨羅的「汨羅江畔端午習俗」和江蘇蘇州的「蘇州端午節習俗」。前三部分均以紀念屈原為文化要旨,是中國古代楚文化的傳承;後一個則是以紀念伍子胥為其文化核心,是中國古代吳文化的賡續。

  

中國的端午節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由於覆蓋的地域廣闊,演變的歷史漫長,參與的民族及人口眾多,故對於節日的由來,各地區、各民族、各歷史階段的傳說也不盡相同,綜合各地的傳說,大致可以歸納九種說法,包括祭祀龍圖騰、紀念屈原、蓄蘭沐浴、紀念介子推、勾踐操練水軍、紀念伍子胥、祭祀先祖、紀念曹娥、源於夏至等;在眾多的傳說中,由於屈原憂國憂民的情懷、正直無邪的操守和開闊浪漫的詩歌對後世的影響巨大,所以自秦漢以來,端午紀念屈原的習俗被大眾普遍接受。

 

端午節的民俗活動極其豐富,很多活動具備濃郁的地方色彩,儘管各地民風差異很大,但是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草幾乎是全國各地共同的端午習俗。其中吃糉子是節日特色飲食類的習俗,賽龍舟屬於節日專項祭祀、紀念性的儀式,插艾草則是節日避惡消災的風俗。這三項節日活動,分別從日常生活、社會人文、宗教信仰三個層面反映了華夏民族節日的精神內涵。

 

除了以上三個通行的民俗活動以外,在南、北方這兩個大區域中,端午風俗也不盡相同,各省份、各地區都有一些特色獨具的風俗,諸如飲食類的習俗、配飾類的習俗、競技類的習俗、娛樂類的習俗等,多姿多彩,令人嘆為觀止。

 

端午節是一個民俗的節日,也是一個文化的盛典,幾千年來,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篇章。其中屈原所開創的《楚辭》文體,更成為中國詩歌的一個源頭。作為浪漫主義文學的始祖,屈原的情懷導引了中國文學幾千年的走向,成就了燦若星辰作家和作品,豐富了中國文學的寶庫。

 

歷代的端午詩文,以緬懷屈原者居多。屈原的人格魅力,是歷代文人的榜樣;屈原的不幸遭遇,更贏得了無數的共鳴。人們用各種文學作品來緬懷屈原、勵志人生;人們用詩文來詮釋屈原精神,啟迪思想。其他端午詩文,或渲染競渡,或描摹蘭浴,或寄託愁腸,或記錄風俗,洋洋大觀,各領風騷。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16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