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老舍如何投身抗戰洪流?

0426phn003_01
北京首屆少年文化廟會開幕上演老舍名劇
0426phn003_01

1937年「七七」事變的時候,老舍還身在青島。到8月10日,他應邀回到濟南齊魯大學任教。可是,時局驟變,山東危在旦夕,老舍面臨着一次嚴峻的抉擇:要麼留在濟南保護家人,要麼挺身投入民族救亡的活動中。他一直下不了決心離開濟南,但讀書人最珍視的是民族氣節,他始終覺得不能坐着等敵人到來。11月15日,老舍便提着一個小皮箱,拿着50塊錢,告別妻兒,離開家門。他開始投身到抗戰的洪流中,為民族的生存而獻身,為民族的覺醒而吶喊。

0426ph013
1937年11月18日老舍到達漢口後,朋友們歡迎他住在馮玉祥將軍於武昌的官邸
0426ph013

當時中國有很多文藝界的人,都一下子來到了武漢,集合在一起,準備共赴國難,為抗戰出力。老舍在這裏結識到許多新朋友,大家相見,都想到同一件事情,就是要組織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由於老舍為人熱情、光明磊落,是個實幹的人,他既能團結群眾,自己又任勞任怨,不怕吃虧,在文藝界人緣極好,很具威望,大家便邀請他參加籌備。1938年3月27日,「文協」正式成立,老舍以最高票數當選為理事,又被推選為常務理事和總務部主任,老舍便撐起了「文協」大旗。

0426ph014
「文協」成立大會部分代表合影
0426ph014

雖然「文協」很窮,又面對着重重困難,可是「文協」仍能做到許多建設性的事情。無論是建立分會,出版《抗戰文藝》會刊,保障作家權益,還是發展通俗文藝和話劇,全辦得很具聲勢。在「文章入伍,文章下鄉」的口號下,「文協」使抗戰時期成為了中國現代文化史上文人最為團結,文藝事業發展得最昌盛的時期之一。老舍還在這段時期創作了七個話劇劇本、兩部長篇小說、兩部短篇小說集和一部長詩,其中小說《四世同堂》是作為對抗戰文學的紀念。茅盾先生曾說:「如果沒有老舍先生的任勞任怨,這一件大事──藝術家在抗戰時期的團結,恐怕不能支撐到今天了,這也是文藝界同人公認的事實。」

0426ph015
1942年8月老舍在成都與「文協」成員合影
0426ph015

1946年3月,老舍和曹禺應美國國務院邀請到美國講學一年。一年期滿後,大陸爆發內戰,老舍滯留在美國,又面臨一次在國外的流亡生活,在紐約住了三年半。在較早時候,小說《駱駝祥子》被譯成英文在美國正式出版,並在短期內連續再版,成為發行量多達百萬冊的暢銷書,轟動一時。此事給了中國文學界和老舍莫大鼓舞。他於是把握時機,組織英文翻譯出版工作,連續將自己的小說《離婚》等四部小說推出,向世界介紹和展示中國現代文學的成就,讓世人可通過文學作品來了解中國。他還在美國完成了《四世同堂》的第三部《饑荒》和長篇小說《鼓書藝人》。

0426ph016
1946年老舍在耶魯大學演講後與曹禺合影
0426ph016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0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