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服飾如何影響世界?

1303phn004_01
中國的絲綢對世界影響很大(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1303phn004_01

中華民族是具有悠久歷史的衣冠古國。自商周至戰國開始,中國的絲綢就已經輾轉販運到中亞和印度一帶。到了漢代,通過絲綢之路,使大量絲帛錦繡不斷西運。在古代,中國是惟一種桑、養蠶、生產絲織品的國家。西方學者考察,公元前五世紀希臘藝術中一些雕塑女神所穿衣服都是柔軟精細的絲質面料,由此考證在公元前五六世紀,中國絲綢已經傳至地中海沿岸國家。因此,中國絲綢不僅是一種服裝面料,同時它代表着中國古代的文明和服飾文化,為早期世界服裝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歷代服飾主要以大袖寬衫為主,歷經千百年滄桑。進入民國後,服裝款式因受外來潮流和革新思想的影響才有新的變化。回顧中國服飾的發展,可見中國服飾也有受外來和不同民族服飾影響的歷史。是以中國古代服飾在保持自身個性之餘又融入了多元文化,從而產生千姿百態和璀璨絢麗的華服。

 

縱觀東西方的服飾文化,可見兩者的觀念不同。中國古代強調天人合一的服飾觀念,因此才有大袖翩翩、寬衫袍服的鮮明個性服飾。反觀西洋服飾,他們更注重人的存在價值,服裝上衣強調窄瘦,造型趨向人性化,以突出人體自身形體的美感。

1303ph036
魏晉南北朝雜裙垂腎圖
1303ph036

東服西漸

自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後,初步打通了東西方的樞紐絲綢之路,使明亮、柔軟的絲綢以商品形式源源不斷地被運往西域、中亞細亞、印度及歐洲諸國。由於路途遙遠,運輸困難,絲綢的價格一般都很昂貴,西域及西歐一些國家都想得到絲綢的原材料──蠶子和桑樹,但當時中國一直壟斷絲綢原材料及製造技術,由此引出了一些蠶桑西傳的故事。如「查士丁尼國王的煩惱」,便流傳在絲綢之路一帶。

 

故事發生在地中海沿岸的東羅馬帝國,當時羅馬帝國正與波斯人打仗。在東羅馬帝國有兩座城市是重要的絲綢中心,以加工中國的蠶絲(這是東羅馬帝國的重要收入)。但蠶絲要從波斯商人那裏買來,令東羅馬帝國的查士丁尼國王大感頭痛。一天,有兩個僧侶進王宮對國王建議說:「為免波斯商人利用中國絲綢刁難我們,只要把中國的蠶子和桑苗帶過來,我們的國家就能自己生產絲綢了。」於是國王便派他倆來到中國江、浙一帶學習養蠶和繅絲,並學會了織錦。他們弄到了蠶子和桑籽後,在泉州買通了一位船家,秘密混出了層層關卡。在公元552年(中國南北朝時期梁朝末年),中國的養蠶繅絲技術便傳入東羅馬帝國。

1303ph037
改良的唐裝現今仍受洋人歡迎
1303ph037

東傳日本

中國的絲織品自古以來聞名海內外,並成為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品之一。在唐代,絲綢銷往日本後,受到日本朝野的喜愛,被稱為「唐綾」。當地各階層人士都喜穿「唐綾」,於是日本都城開始仿織「唐綾」(約公元7、8世紀)。這種紡織技術很快在日本港口──博多港盛行,使成為日本古代絲織業的中心,這種絲織法叫做「博多織」。到了清代,中國出口的紡織品擴展至縐綢、綾子、紗綾、錦、緞子、金絲布、葛布等,這些紡織品影響了日本的服裝風格,今天所見日本的民族服裝和服,明顯可見唐代服飾的影子。這些絲織品除日本、高麗(今朝鮮國半島)外,還銷往印尼、柬埔寨、越南、伊朗等國,成為中國與鄰國的友好使者。

1303ph038
日本和服可見唐代服飾的影子(《箱根的七溫泉勝地——尼澤》,鳥居清長,中幅絹本套書)
1303ph038
作者:
上載日期:
2021年12月1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