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千古奇書《易經》源起何處?

0709ph002
商朝末年,周文王被紂王囚禁了七年,將伏羲八卦演繹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而成《周易》。圖為河南湯陰姜里城遺址的文王演易坊。
0709ph002

《易經》也稱《周易》,或簡稱《易》。「易」 是變化的意思,《易經》就是講變化的書。據說古時有「三易」,即三種講變化的書。夏代的《易》稱為《連山》,商代的《易》稱為《歸藏》,至周代的《易》才稱為《周易》。孔子為《周易》作傳後,《周易》才成為儒家經典,稱為《易經》。

0709ph001
「易」字以日月合璧,表示宇宙的變化,圖為日月合璧畫像石。
0709ph001

《易經》一書共分六十四卦,每卦都由卦象、卦爻辭與大傳三部分組成。《易經》堪稱中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著作,歷代的註解和闡釋約有二千種,其中有通過分析卦象與卦爻辭來占卜的著作,也不乏致力闡述《易經》哲學思想的。當儒家思想在漢代取得統治地位後,二千多年以來,《易經》的思想對中華文化帶來深刻的影響。在東西文化交流下,《易經》作為東方哲理和思維的代表作,也對歐美知識界發揮很大的影響力。《周易》一書主要包含三部分:卦象、卦爻辭與大傳,形成年代各有不同。按傳統說法,卦象是伏羲所作,卦爻辭是周文王所作,大傳是孔子所作,這也就是所謂的「人更三聖,世歷三古」。

0709ph003
周文王將伏羲八卦演繹為六十四卦,圖為河南湯陰周文王姜里城。
0709ph003

雖然我們今天不太相信周文王作卦爻辭的傳統說法,但顯而易見,卦爻辭的出現,一定是在中國形成了較成熟的文字體系之後,故不會早於商代。由於《周易》卦爻辭最早也僅可追溯到商朝末期,這也說明了,《周易》卦爻辭的出現不會早於商末。可能在西周時代,已經流傳各種版本的《周易》,而且彼此在內容上都存有差異,直到孔子對《周易》加以整理,並附入己說,該書才最後定型。《周易》一書的結構很特別,不是由篇章組成,而是由六十四卦組成。六十四卦的排列和組合,本身就含有特定意義,是不可顛倒的。六十四卦又分上經與下經兩部分,上經由乾卦開始,至離卦結束,共三十卦;下經由咸卦開始,至未濟卦結束,共三十四卦。每一卦都由卦象、卦辭、爻題、爻辭等不同的部分組成。

0709ph004
孔子行教像
0709ph004

《周易》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包含「經」與「傳」兩部分的內容。在其他儒家經典中,「經」與「傳」是分開的;「傳」解釋「經」,但不能算作「經」。但《周易》這部書,「經」與「傳」同時並存。不過這個「傳」是孔子所作的,被漢人稱作《易大傳》或《十翼》。至於後世人所寫的各種「易傳」,則不能包含在內。古人為了將孔子所作的「易傳」與後世的各種「易傳」區別,便把孔子的「傳」稱為《易大傳》。因為孔子所作的「易傳」共計十篇,所以又稱為《十翼》。與此前將《周易》視為占卜用書所不同的是,《易大傳》從抽象意義上說,是對《周易》作出了一番嶄新的解說。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17日

延伸閱讀